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780608位访客
通知公告:
天国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领袖。生于花县福源村,后迁移官禄村(今大村)。清道光年间屡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从1851年金田揭竿,到1864年7月天京陷落,历时14年,席卷18省,其气势之磅礴,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农民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其“反帝反清”的英雄形象也将永留史册。

 

聪颖机智 善学多思

 

        在洪秀全的家乡,曾流传着“妙答难题”的故事。故事大意是:官禄村很多人都说洪秀全很聪明,花县衙门有个叫钱江的人知道后就来考洪秀全。钱江问:“天下有多重呢?”秀全答:“挽起来似乎重,担起来似乎轻。”钱江又问:“天下有多少人?”秀全答:“除了畜生就是人。”钱江再问:“天下有多少水?”秀全答:“除了泥沙就是水。”钱江道:“你答得这样玄啊!”秀全说:“你问得也很玄呀!”以“玄答”对“玄问”,显示了洪秀全的聪明捷才。

        洪秀全不仅在私塾里勤奋学习,晚上在家里也点着松明火攻读。甚至在失学后,他帮家里放牛,还利用时间读书。家里的书不多,就到表弟冯云山家去借书看。“四书”、“五经”已熟读了,觉得不合口味,就专选一些地理、历史书来看,特别对清朝官府发的文书,更是百看不厌。洪秀全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首先是表现在不唯书,对书上讲的道理不盲从。如对《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论点,就提出了怀疑。其次是善于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例如,当他读了地理、历史和官府文书之后,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问他的姑丈:“为什么外国人打中国人,反而说中国人有罪?”“林则徐禁烟为什么反被朝廷罢官?”“为什么三元里老百姓要起来抗英?”他姑丈说:“道理很简单,外国人有洋枪洋炮,有大货船,我们不敢和他们对抗,只好被他们侵略。”秀全听了,愤怒地说:“清朝腐败无能,当什么皇帝?有朝一日,我要洋人服服帖帖听我管!”勤读书,又不唯书,善于联系实际,把读书与爱国反侵略联系起来思考,也显示了洪秀全英雄本色的一个侧面。

 

胸怀大志 胆识过人

 

        1837年,洪秀全“再赴广州投考,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怀才不遇,科场失意,洪秀全痛苦悲愤到了极点,从而对科举制度和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愤恨和不满。洪秀全回家得了重病卧床四十余日,“彼常自言已被敕封为中国之皇帝。人有称之皇帝者,则色然喜”,并作了一首《斩邪留正》的诗: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这首诗表达了洪秀全要翻天覆地,扭转乾坤,除暴安良,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崇高意愿,并提出了“斩邪留正”的革命思想。后来,“斩邪留正”不仅成了太平军的战斗口号,而且发展成为太平天国的理论核心。

        1843年,他第四次到广州参加秀才考试,结果还是名落孙山。后来,洪仁玕在《自述》中追述此事说:洪秀全“每场榜名高列,惟道试不售,多有抱恨”。洪秀全在回家的船上,作了一首《龙潜》的诗,表露出他要等待时机,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诗句是: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洪秀全回到家中,将儒家经籍尽弃之于地。他气愤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

        出生于一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的洪秀全,自幼深受功名思想熏陶,如此志向,如此勇气和斗争精神,更凸显出这位中国近代第一位反清大英雄的形象。

(贺 安)

相关资讯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