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1902—1991),香港的士商人、知名慈善家。生于香港薄扶林村,祖籍花东镇阳升村。1921年开始,当出租车和货车司机。1940年初,拥有40多辆的士。1960年,成为香港的士大王,的士占有全香港总数50%,并开始投资房地产,成为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和大宝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捐资兴建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保良局胡忠中学、花都区胡忠医院、花东镇桑梓大道等。1988年10月,被广州市政府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其子胡文瀚、胡应湘,为香港工商和地产界著名人物。1991年7月31日,病逝于香港,终年89岁。
胡忠的父亲胡社生和母亲刘洁很早就离乡到香港薄扶林村养猪,所以确切来说,他出生在一个猪农家庭。父母节衣缩食,供他读书。他呢,颇有天赋,英文相当好。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乃至香港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加之家庭状况非常恶劣,胡忠只好辍学回家帮助养猪。在他19岁的时候,父亲因贫困而病逝,他不得不挑起了家庭的担子。
每天早上5点钟胡忠就起床,从家里步行到西区或中区搬运喂猪饲料,每次来回一个多小时。他肩上担着120斤的饲料,每天要走两趟,途中多是崎岖不平的小路。那种艰辛,只有他自己才有深刻体会。后来,胡忠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这样说:“在冬天还觉好受些,到炎热的暑天,汗流浃背,兼要挨上斜路。那种辛苦处,真不是为外人所道,只有硬着头皮,忍着辛苦挨下去。”
尽管工作非常辛苦,但每月扣除成本,收入也有四五十元。就是这段养猪场的经历,使胡忠感受了人生的艰辛,也使他看到了人生的前途。
三年后,他不仅还完了父亲生前欠下的债务,而且有了500元的积蓄。这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
1924年,胡忠把养猪场交给母亲和妻子打理,准备自己出去闯天下。他报名参加当时香港唯一一家的士公司——红边的士学习驾驶。经过三个月的勤学苦练,他考取了车牌。从此,开始了以开出租车、货车谋生的生涯。
胡忠开车主要跑九龙区。为了多赚点钱,他不怕辛苦,常常兼开夜班。一个月下来,还能多挣一百元。不料好景不长,由于当时的香港经济十分萧条,第二年,红边的士就关门了。他失业了。幸亏他的驾驶技术过硬,很快就得到了在政府工务局开运泥车的机会。
胡忠靠技术和节俭,赚了点钱。次年,他拿出身上仅有的450元钱,一位朋友出资150元,再以每位150元包考车牌的学费,招收了四名学徒。他用这些钱,以供车的形式买了一辆价值2000元的佳士拿房车。就这样,开始了自行经营红牌车的业务。这是他掘到的第二桶金。
起初,他和合伙人分别驾驶。他很能吃苦,早上五点钟至七点钟,教学徒开车。稍稍休息后,就回公司上班,驾驶货车,晚上又要驾驶红牌的士。每天工作差不多18个小时。除了生活开支和保养费用外,每月还能有二三百元的收入。购汽车的余款还清了。
就在日子稍有盼头的时候,一个大亨投资的士公司,加上政府对红牌车管制更严,生意一下子跌了下来。合伙人要求退股。胡忠再也无法维持下去,只好把车卖掉。他的第一次老板生涯就这样悲壮结束了。
几个月的清闲生活,使他感到再也不能消沉下去。难道就这样被困难吓倒了?不!他胡忠不是这样的人。
胡忠决定东山再起。1927年,他拿出1000元钱,再次买了一辆佳士拿二手汽车,第二次经营红牌车业务,并自己亲自驾驶。经过三个月的打拼,生意有起色。他将赚的钱再买了一辆二手车,并聘请一名司机开车。
他注重诚信,注重服务质量,注重安全经营,从不以熟相欺。因而在同行业内信誉良好,业务也越来越多,生意兴隆起来。
不久,有一位印度车主想回国发展,凭着对胡忠诚信经营的良好印象,在不要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将两辆红牌车让给胡忠。胡忠又聘请这位印度人当司机,这人开了两年才回国。回国前,还将亲戚的四辆车以先交车后付款的优惠条件,让给胡忠。胡忠一下子拥有了八辆红牌车,业务得到迅速发展。有人开他玩笑:“大概胡忠捡到花旗纸(即美金)吧!”这个笑话越传越远,越传越离谱,以至于真的有人怀疑他走了好运。
有一次,胡忠开车到中区等候客人,一位不认识他的客人向他问起这件事,还有板有眼地说,胡忠为避风声,已经跑到广州去了。胡忠觉得好笑,当即对客人说,“我就是胡忠,如果靠捡到花旗纸起家,现在我就不会自己开车了!”
胡忠就是依靠勤劳,依靠头脑,依靠诚信而发家致富的。以后,生意越做越大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拥有的的士已占香港的士总数的一半左右,成为香港名符其实的“的士大王”,连香港政府都要租借他的白牌车。
(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