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780603位访客
通知公告:
一代名医江烺沛

        江烺沛(1897—1965),现花山镇东华村人,著名医师。1920年毕业于广州公医医科学校(中山医科大学前身),后回乡开设民生医社。秉承医者普济众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把学到的医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广大人民。解放后,当选为花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积极参加花县人民医院的组建。1965年病逝,享年68岁。

 

 

医德高尚

 

        江烺沛在广州公医医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开设民生医社。有一次,花山园田村有一产妇难产求江烺沛治理,他运用其学到的助产技术,连夜抢救,终于使母子平安。但该产妇家境贫困,无力交付诊疗费,江医师已察觉该产妇的困窘处境,不但不收费,而且还送给她一些钱,让她产后作补身之用。

        新华南阳庄有一病人,病情严重,奄奄一息,却被江烺沛医师从死神手中抢救出来。事前,病者亲属已言明没钱交付诊金,但他以救人要紧,并不理论。事后病人和家属万分感激,待至该年五谷收成后,病者将一麻袋稻谷送给江烺沛医师,以表其救命之恩。

        在过去,乡村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和落后,但江医师为了治病救人,使尽其浑身解数,拯救病患者,特别是救治危重病人。他常把病人留在医舍内观察治疗,不管是在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之夜,总是坐在病人床前观察,打针喂药,直至病人复苏。那时,西医医生十分缺乏,凡内、外、妇、儿各科的病患者,日夜唤其出诊是经常事,而江医师则一呼即往,从不计较个人辛劳和安危。有一次,他深夜出诊,搭载患者家属的单车前往,当路经郭塘铁路桥时,恰遇火车从对方开来,幸好躲避及时,才幸免于难。火车过后,他俩又继续前行,及时抢救了病人。那时候,北至花城、文安,西至罗洞、石岗头,东至象山、李溪,南至田螺湖等地,到处都留下了江医师救治病人的足迹。

        抗战期间,江烺沛任花县救护医院院长。他抢救了多名与日寇英勇作战而受伤的中国军人,并派亲人用担架将伤员护送到粤北后方,他还多次抢救被日寇飞机轰炸受伤的平山、两龙群众。

 

 

保持气节

 

        1939年秋,花县沦陷。江烺沛医师一家逃难往香港。

        居港期间,一家几口,全靠海外亲友接济,生活艰难。江烺沛曾一度寄寓在花县乡亲开设的俱乐部中。每晚,等夜深人静时,他在走廊中安放一张木板床,以求一宿。时任汪伪广东省卫生厅长王会杰(王是花山镇和郁村人),知道他的境况后派人来劝说,“如肯回广州,跟汪先生走,当个科长,不在话下,何必留在香港,挨苦挨穷!”江烺沛却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愤然答道:“我宁可在家食水渣(稀粥),也不可变节膝下跪。我要工作,何不回内地去大后方!”

        为此他写了一首咏菊诗,读给众人听,大意说人遇到艰难,应该是时穷节见;要有骨气,像在寒风中的秋菊一样,敢于凌霜傲寒。江烺沛医师宁愿挨苦挨穷,也不愿投敌卖国。

 

 

当一名普通医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烺沛热烈响应人民政府号召,首先将其在平山开设的医舍、病床、医疗器械和药物,甚至家具都奉献出来,参加组织平山联合诊所。但他淡泊名利,却推举鲍郁生医生为所长,自己做一名普通医生。

        1953年,江医师当选为花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他积极参加组建花县人民医院。他受聘为该院医生,是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委任状的,政府按政策给他以高级知识分子待遇。

        初建时的花县人民医院,设备仍属简陋,但江烺沛利用现有设备和普通药物,多次成功救治了破伤风病人,获得上级表扬和奖励。他不顾年老体弱多病(患有肺结核病和高血压),仍坚持带病上班,轮值夜班。他对待病人,仍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也不论是在日间,还是在深夜,他总是细心诊治。同科室的医生、护士无不敬佩他对医术的执著态度。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经济出现困难,群众因缺乏营养而患水肿病。江烺沛医师除了积极治疗病人外,还多次慷慨解囊赠送粮票及金钱给病人,以期使病者早日康复。

        其时,炭步镇一位患者住院留医,但缺少粮票,那时在医院进膳,是要粮票购买饭票的。江医生慈善为怀,将自己配给的粮票送给他,才解决了其搭膳的问题。现在看来,这或是微不足道,但在那时,却是非常难得的关心他人的美德。

        有一次,江烺沛医生为病人诊病后开好处方交给病人去药房取药。处方是对症下药的,但当时一位司药员,却把药给错了,险些出现医疗事故。事后院方追究此事,他却承担了责任。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居住在边远地区的群众,或是旅居国外回乡省亲的红群、儒林等村的华侨,还不时到平山江烺沛医师旧居探询其下落,找他求医问诊,但他已病逝多年了。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点:江医师深得群众信任和爱戴,也体现了他医德的高尚。

(胡文汉)

相关资讯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