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820534位访客
通知公告:
治水功臣张大猷

        张大猷(1537—?),字元敬,号豸岩。明朝广州番禺李溪人(今花都区花东镇李溪村)。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为人豪爽。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参加广东省乡试考试,为解元。后中进士,官拜工部主事、郑州通判、大名府通判、吉安同知、云南提学奉政大夫。仕宦十多年,廉洁奉公。著有《文章源委》七篇,已失传,仅存《治漕河疏》一文。

 

 

赶 考

 

        张大猷自幼聪明好读书。明朝嘉靖年间,考了全省乡试第一名。接下来,就是到北京参加会试。

        从广东到北京,路途遥远,需要很多盘缠。他家里贫穷,拿不出那么钱。搭乘车船,费用太高;走路,又太远,赶不到。怎么办?这难不倒他。

        他向村里的人借了一匹马,日夜赶路。但马太瘦了,跑不快。等他赶到京城时,已经开考了,考官怎么都不让他进去。

        期待了那么多年,又花费了银两,就这样失去考试资格,不甘心啊。张大猷使出各种办法,向考官求情。考官心里虽然同情,但自己无权放人进去,只好问明姓名,向主考请示。

        主考本想宣布不行,但又不好直接刺伤他的心。心想,不如出一道难题,让他答不出自己离开,岂不更好?于是传令:“如果他能够站在马旁边,立即写出三千字的文章,就放他进来考试!”

        张大猷心想,这是一个机会。灵机一动,写了五个大字。哪五个字?“一子化三千”啊。主考一看,太有才了。便同意他进考场。

        结果,张大猷还真的考上进士。后来担任工部主事。

 

 

治理河患

 

        张大猷到徐州巡视水患。

        嘉靖末年,黄河决堤,大运河受到影响。自江苏沛县上下二百多里淤塞,自沙河至徐州以北,至曹县棠林集以下,河水逆流,徐州地区一片汪洋,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朝廷便派张大猷前往协助治理。

        当时,朝廷负责治水的是尚书吴桂芳,他极力主张改变黄河故道,引水下注。但张大猷经过考证后,认为不可以。于是向朝廷上书,提出十点意见,但未被采纳。结果,吴桂芳治水失败,河水继续泛滥。

        张大猷感慨万千:“河固未可以力争啊!”他肩负重任,再次来到现场,亲自勘察,采取疏通办法。那段时间,他基本上工作在工地,督促民工筑防疏导,河水终于被疏通了。不料,第二年,河水又泛滥。当地官员一时感到束手无策。张大猷再次采用疏通办法使河水泛滥得到有效治理。

        徐州老百姓为了感激他,建立生祠奉祀。皇帝知道后,也下诏褒奖。

        后来,张大猷调任郑州通判,但仍以河患为忧,再次上奏《治漕河疏》,提出:“今日之急,则萧砀丰沛之间,筑堤最紧,疏次之,广大以容其流,会合以专其势,庶几其可也。”

 

(李远)

相关资讯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