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汉英(1818—1853),花县赖屋村(今花都区炭步镇民主村)人,农家出身。天资聪颖,读过“四书”“五经”,熟悉中国历史、文学、天文、地理,跟人学过医,武艺在当地小有名气。其姐姐赖莲英是洪秀全的妻子,故有“赖国舅”之称。参加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后,屡为先锋,在攻打岳阳、武昌、南京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历任内医(职同军帅)、殿右四指挥、殿右四检点、夏官副丞相、东殿尚书等职。1853年6月,为解决天京的屏蔽和天京军民的粮食供给问题,率领西征大军,转战于皖、赣等地。同年12月,为东王杨秀清所猜忌陷害,在安庆投江自杀。
攻打岳阳城后,太平军势如破竹,先后攻破了武昌黄石、巢湖、九江、安庆、铜陵、池州、芜湖、江宁等城。赖汉英因为冲锋陷阵、战功赫赫,很快升为殿右四检点。
1853年3月7日,太平军向南京城发起了攻击,赖汉英率部打头阵。
17日,太平军开始猛攻,用地雷炸塌城墙再冲锋。“嘟嘟嘟”几声,海螺冲锋号吹响了,赖汉英率太平军数百人分成两队,头裹红巾,手持大刀、长茅、黄旗,高喊“杀清妖”,从城墙缺口冲入,一队冲向鼓楼,一队冲到神策门。但敌人的炮火太猛,太平军只好退出城外。
18日,太平军再次发起总攻,仍采用地雷轰、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攻击点主要在仪凤门,以吸引守城清军主力。太平军又从其他城门同时进攻,守城清军疲于奔命。19日,林凤祥攻入北城,李开芳进入南门,赖汉英攻占神策门。相传,神策门是由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亲自勘察筹划建造,出入城门要经左右门洞,平日只开一门,“急时酌开一洞”,它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因地制宜,在不同地段、不同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方法的筑城思想。尽管城墙坚固,但还是被英勇的太平军攻破了。
此役,太平军击毙了南京的最高长官——清两江总督陆建瀛,以及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降武和数千八旗兵。20日,太平军占领南京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攻克南京,太平军仅用了12天时间。
赖汉英打仗虽然凶猛,但性情宽厚,懂得安抚。在率先攻入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张贴告示,宣传太平天国革命宗旨,以安定民心。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奖励开国功臣。赖汉英被晋升为夏官副丞相。当时天国纲纪肃穆,选拔十分严格,连北伐名将李来芳、林凤祥、吉文元三人在内,六官丞相不过正副六人。可以说,赖汉英是太平军一员猛将。
>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为了扩大战果,天国的领袖们决定北伐和西征。
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林启荣、白晖怀等骁将,率战船千余艘、步兵两三万人,奉命西征。
其战略意图,就是要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并解决天京军民的粮食供给问题。
西征军占领安庆后,以此为大本营,由第一主帅胡以晃坐镇。而第二主帅赖汉英率部万余人,继续向江西开拔。
西征途中,赖汉英一路频传捷报:攻彭泽,占湖口,入鄱阳湖,据南康府(今江西星子县),打吴城镇。24日,前锋直抵江西省城南昌城下。
打下南康府时,当地群众把知府恭安、星子知县罗云锦、都司胡瑶林抓获押送至太平军的战船上。赖汉英十分高兴,进城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不少群众报名参加太平军。
在南昌,太平军遇到了劲敌,而且是老对手:清湖北按察使江忠源。这人有头脑,熟读兵法,会用兵。太平军在广西、湖南交界的蓑衣渡吃了大亏,连南王冯云山也阵亡于此地,对手就是江忠源。江忠源闻知太平军的意图,率湘军1200人从九江匆匆忙忙赶到南昌,会同江西巡抚张芾共同防守。清军害怕城外房屋成为太平军攻城的屏障,还下令烧掉这些房屋。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连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都没有能够躲过这次灾难。
赖汉英听说江忠源先于太平军两日赶到南昌,又见城中守备森严,不禁失声叫道:“这个混账的江妖先来了一步。”攻城的太平军大约七八千人,而守城的清军差不多有万余人,敌众我寡,又以逸待劳,要攻下南昌并非易事。
赖汉英抵达南昌后,命令先救火,安抚受灾的群众。对攻城采取围困计,即以水陆两军包围南昌,驻扎于北兰寺一带,再用太平军擅长的地道战、地雷战战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战场这一边是太平军军纪严明,而另一边,清军烧杀抢掠,老百姓自然站在太平军一边了。因此附近州县不少农民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太平军送来大米、肥猪等物,有的还在太平军营地附近做生意。
太平军兵力有限,只能驻扎在德胜门、章江门外,而其他五个城门,也无兵可守。江忠源多次率部出城进攻太平军阵地。赖汉英也多次组织太平军攻城。双方形成拉锯战。其间,他曾组织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利用清军小胜之机,在树木处设伏,击毙总兵马济美等清军。至7月时,清政府从各地调兵遣将,增援南昌。形势明显不利于于太平军。
赖汉英采取剪裁枝叶的办法,一面继续围城,另一面派曾天养进攻南昌周边州县。这一办法是有效的,既解决自己的粮饷供应,又阻击清援兵,并将大批粮食运送到天京。此时,各地清军也源源不断开到南昌附近,韦俊、石贞祥等太平军按东王杨秀清命令援助赖汉英。但双方比较,仍有利于清军。
8月28日,清援兵欲与城内守军配合,分七路进攻围城的太平军,企图内外夹击,击溃太平军。赖汉英则率太平军佯败诱敌,分两路包抄,给敌以迎头痛击,消灭清军五百多人。清军的援助未能奏效,南昌守敌物资匮乏,军心涣散。攻下南昌城已是时间问题了。
遗憾的是,太平天国高层的决心动摇了。杨秀清以天国兵力紧张,而西征军又久攻南昌城不下,命令赖汉英放弃行动,转攻湖北、皖北。太平军就这样撤出南昌之围。
平心而论,太平军未能攻下南昌,诚然有主帅赖汉英指挥上的原因,如攻下湖口、南康后,应及时派兵阻击来自九江的清援军等。但更重要的是太平军兵力不足,以七八千人去攻打有着上万人守军的南昌城,既不能合围南昌,又不能迅速歼敌。攻打南昌等地,为天京取得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天京军民能够长时期坚持下去,粮饷充足是其原因之一,赖汉英是功不可没的。更何况,如果按照赖汉英剪裁枝叶的办法,攻下南昌城是有机会的。
赖汉英回到天京后,即被解除职务,贬到删书衙,从事删改《诗经》等“六经”工作。这对于战功赫赫的他来说,是一件难堪的事情。
这年的11月,清军从四面围攻扬州城,曾立昌等太平军将士弹尽粮绝。扬州成了一座孤城。
怎么办?东王杨秀清先派春官又副丞相曾锦发救援,但曾中炮牺牲,支援行动失败。不得已,杨秀清只好再次起用猛将赖汉英。赖汉英二话没说,立即组织援军渡江。他这种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和风范,值得后人学习。
行军途中,太平军与清军发生了激战。清军首脑为钦差大臣琦善,他将步兵、骑兵挡在江岸边,用炮船游弋于江面,企图阻止太平军的救援行动,全歼坚守扬州的太平军。
当时的形势相当危急,赖汉英率众发誓:扬州兄弟出围,我们一同回天京;扬州兄弟陷落,我们一同战死,誓不生还。太平军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士气被鼓起来了。
12月2日,这队人数并不占优但士气高昂的太平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在仪征沙漫洲登陆。赖汉英冒着清军枪炮、矢石的袭击,冲锋在前。主帅不怕牺牲,将士们受到鼓舞,个个都很英勇,拼命往前冲。次日,经过一番血战,打垮了清军,占领了仪征。
赖汉英不光勇猛,而且有谋。他针对扬州东路清军防守薄弱的情况,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直逼东路清军。太平军每日推进三五里,慢慢地逼近扬州城。通过夜间焚烧产生的火光,向扬州的太平军传递救援的信息,以坚定扬州城内太平军守城的信心。
12月24日,赖汉英率部进逼扬州近郊,击退了东路清军,前锋直达扬州城的湾头。围攻城北、城西的清军见太平军势头正旺,不敢应战。曾立昌率守城太平军,乘势打开城门,迎接赖汉英的援军。扬州城之围,就这样被解除了。
胜利面前,赖汉英没有盲目乐观。作为一军主帅,他想到扬州军民与清军对峙长达三四个月之久,如果太平军撤出,清军必然会入城报复,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所以,他坚决要求扬州的老百姓,跟随太平军撤离。这种热爱老百姓的情怀,令人感动。
12月26日夜,赖汉英、曾立昌率领太平军及扬州老百姓撤出扬州,后经瓜洲,一路征战,胜利回师天京。这支英勇善战、爱护百姓的队伍,受到京城军民的热烈欢迎。
在那种危急的情形下,太平军能够以少胜多,将扬州军民突围出来,并安全回到天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对此事赞叹不已,下令对征战者奖励,每人晋升一等。赖汉英作为主帅,按理应该嘉奖才对,然而杨秀清以其为天王的外戚,不想让其势力太大而成为洪秀全之臂膀,加之南昌事件的原因,不仅不封赏,反而将其调到东王府当了一名没有权力的东殿尚书。
这时候的杨秀清,专横、霸道、野心十足,把赖汉英看成是夺权道路上的绊脚石,处处制约他。不久,赖汉英见杨秀清不放过他,只好悄悄跑到安庆,投江自杀。
这位英勇善战的太平军将领,没有倒在战场上,却被自己人逼得自杀。这种“仇者快、亲者痛”之事,折射出太平天国事业的悲哀。
(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