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周(1899—1927),又名陈杜,现花山镇东方村人。广东农民运动的领袖,花县早期党组织的负责人,革命烈士。其父早丧,家贫。参加广州平民教育学校学习,接触《向导》和《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结识了谭平山、谭植棠等中共党员。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底参加中共党员。1924年,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回花县从事农民运动,帮助侯凤墀、侯静山、王承烈、卢克文等人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当选为花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初,调至南海县从事农运工作,恢复建立了南海党组织。同年夏,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在蚬岗村成立,他任县委书记。12月11日,率领两团农军参加广州起义,分路攻打大沥圩、石围塘火车站和佛山。起义失败后,率队分路突围。14日凌晨,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广东区委抓住有利时机,派出一部分党团员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深入各县开展农民运动。5月,陈道周被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前往故乡花县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花县,陈道周首先从平民教育入手,开办了一所农民识字班,将九湖、仙阁、广岭一带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学习,一边教农民识字、算数,一边讲述组织起来的好处。他常说:“我们都是给地主耕田的,像奴隶一样。要是我们都联络起来,结成全县农民的大团体,那我们农民的力量就会强大,谁也不敢欺压我们了。”大家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纷纷起来参加农会,宝珠岗、元田、广塘等乡农会很快成立了。附近一些乡村也闻风而动,不断派人到天和圩花县农会筹备处申请,要求派员前去帮助组织农会。
他把农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乡村做宣传发动工作,讲解农会的宗旨和会员的义务,协助组织农会。当一些乡村发生农民与地主的纠纷案时,他总是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维护农民的利益,打击地主的不法行为。1924年10月19日,陈道周主持花县农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实行二五减租、取消各种不合理苛例以及组织农民自卫军等决议,并制订了“会员须知”作为全体会员的行动准则。花县农会的成立,标志着花县农民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花县农民运动的发展,使恶霸地主、劣绅坐立不安,他们成立“花县田主维持会”和民团总局,与农会对抗,并以花红悬赏,收买歹徒暗杀农会干部和会员骨干。在敌人的疯狂进攻面前,陈道周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继续深入乡村为农民办事,开办农民识字班和农民宣传学校,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引导他们勇敢地起来与地主劣绅斗争。他教育大家说:“敌人企图以谣言混淆人们的视听,搅乱我们的阵线,但决不能动摇我们的意志。”当地主扬言要杀死他时,他说:“反动地主不是仇视我本人,而是仇视广大农民组织起来。你们不要怕,只要大家坚持斗争,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再说,陈道周是杀不尽的,杀了我一个陈道周,还有千万个陈道周站起来!”许多农民都被他的这种不怕死,一心为农民谋利益的精神所感动。
1925年1月18日,花县民团总局局长江侠庵指挥民团包围县农会,开枪射杀农会干部及会员,制造流血事件。陈道周、王福三及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黄学增等人四面受敌,大家商议:黄学增、陈道周率领农军向元田撤退,王福三带领十余名农军殿后掩护。匪徒们仗着人多势众,越打越凶,当农军退至九湖灰砂山边时,王福三不幸中弹负伤,后惨遭杀害。花县农民运动暂时遭到挫折。在困难面前,陈道周团结广大农民坚持斗争。敌人攻入元田村后,到处搜捕陈道周、黄学增等农运特派员及农会干部,放火烧毁房屋,之后又向鱼笱庄进攻。陈道周和黄学增一起指挥农军狠狠地回击匪徒的进攻,击毙匪徒两名,迫使民团撤兵。2月中旬,民团张九指挥团匪再次进攻县农会,陈道周等指挥农军与敌激战三小时,击毙敌人一名,击伤数人,迫使张九带队狼狈逃离。
惨案发生后,陈道周与黄学增等奔走于广州与花县之间,通过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和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省农会等有关部门,向社会披露花县惨案的真相,表达农民群众要求惩办民团匪徒、缉拿杀人凶手的强烈愿望。在陈道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压力下,花县民团被迫和农会达成协议,同意农会恢复活动。9月3日,陈道周主持花县农民代表大会,省农会代表彭湃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给到会代表极大鼓舞。千余农民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军阀!打倒一切反动势力!”陈道周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感慨良多。他激动地对刚上任的县农会执行委员长侯立池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进行新的战斗了。”
1927年初,陈道周被调至南海县领导农民运动。不久,广州发生“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广东军阀向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举起了屠刀,乌云笼罩羊城的上空。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南海县的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党员失散了。
在艰难的环境下,陈道周的革命信仰没有丝毫动摇。他多方寻找失散的党员,着手恢复党组织。先是恢复党支部,接着成立南海县委,并担任县委书记,继续领导南海人民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为了来往联络方便,他将县委设在蚬岗小学,并以小学教员的身份掩护工作。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决定于12月间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起义前,陈道周以市郊农军总指挥的身份,参加起义总指挥部参谋团军事会议。会议决定由陈道周率领南海农军和市郊农军以及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组成工农赤卫队第六联队,负责攻打佛山等地,扫清广州外围敌人据点,阻止城外敌军援助城内。会议后,陈道周立即返回南海,准备起义工作。
1927年12月11凌晨,广州起义的枪炮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一位英气勃勃的年轻人,率领南海的农民自卫军和工人赤卫队,攻打大沥镇、石围塘火车站和佛山城,以控制铁路西路,巩固广州外围。
这位年轻人就是中共南海县委书记、广州起义市郊农军总指挥陈道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农军一团迅速攻克大沥圩和广三线石围塘车站,控制了铁路西路。农军二团负责攻取佛山,但因通讯联系不上,动手迟了,只攻占佛山的普君圩。
广州起义失败后,市郊的农军和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也奉命沿铁路西面急忙撤回大沥,与南海农军会合。此时,增援广州的敌人差不多有2000多人,对农军形成包围之势。形势明显对农军不利。
当晚,陈道周召开县委委员会议,决定由县委委员、农军一团二营长张霭泉组织70多名农军战士为敢死队,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他与县委委员、农民赤卫军一团团长周侠生率领农军主力突围,向蚬岗方向撤退。
一场恶战即将发生。
14日凌晨,突围战役打响了。农军主力部队在敢死队的拼死掩护下,冲出了重围,向松岗方向撤退,向松岗圩的张边围河撤退。当大部队伍安全渡过张边围河之后,一直在掩护队伍撤退的陈道周和周侠生这才最后撤离阵地。当他刚刚泅渡过河的时候,突然被赶至岸边的敌军射中,年仅28岁的他倒下了,鲜血染红了张边围河。奋战在大沥阵地上的70多名敢死队战士,同样也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