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817031位访客
通知公告:
塱头始祖黄仕明

        黄仕明(1279—1346),生于南宋末年,南海县(今花都区)炭步塱头古村落立村始祖。他一生勤劳务农,为人善良,而且知书识礼,为塱头村立村立下了功劳。

 

 

得“养鸭大王”真传,勤奋成家立业

 

        黄仕明的父亲黄鹏早是朝廷三品官员,为人正直,廉明奉公。他身居官位,严教子女,不得恃父之势力谋利。三子均留在南海老家务农,由祖父黄泰永管教孙辈,因此黄仕明从小跟随祖父黄泰永一边读书,一边务农,长大后靠勤奋务农成家立业。他是三兄弟中的大哥,父亲当官后,母亲离家也随父上任。爷爷黄泰永为了管教好三个孙子,对他们很严格,特别是对长孙黄仕明更加用心教育,要求很高,希望能承传自己的养鸭技艺。

        黄泰永是个养鸭能手,他家在南海县城(今佛山市区)郊外,这里塘多、河涌多,养鸭条件很好。黄泰永是个有心人,他养鸭非同一般,而是细心研究养鸭的技术,如鸭群如何放养,如何防治疾病,如何配种等都总结出经验,因此他养的鸭成长快,产蛋多,成活率高,繁殖也快。在高峰时,他养的鸭多达一千多只,成为南海县的养鸭大户,被当地群众称为“养鸭大王”。他只得黄鹏早一个儿子,儿子当官后,他唯有把养鸭的技艺传给孙子们。三个孙子中,唯有长孙黄仕明最为聪明好学,又不怕苦累,所以黄仕明很快就成为养鸭能手。几年后,爷爷黄泰永见他已出师,便为他娶亲独立成家立业,只留二孙、小孙在身边帮助养鸭。

 

 

“养鸭师父”水云边艰苦创业

 

        黄仕明成家立业后,见家乡人口多了,养鸭户已大增,鱼塘河涌到处是鸭子,地少鸭多,他想,家中两个弟弟也已长大,不如迁移到其他地方发展养鸭事业。爷爷也鼓励他出外闯荡开枝散叶,不要呆在老家墨守成规,应把养鸭技艺传到外地。

        得到爷爷支持,黄仕明便到外地去勘察环境。他听人说南海县西部的炭步地区人少地广,塘、涌、河流也多,与南海中部相似,养鸭条件也不错。于是,他便步行小路,往西面边行边考察。一天,他来到炭步一处洼地,只见河涌交汇,水草茂盛,土地肥沃,是一处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仔细观察,觉得这是理想的农垦之地,也是养鸭条件很好的地方。当时炭步地区人口还很稀少,他跑去附近一条小村庄打听,得知这里土名叫“水云边”。那是因为天气晴朗,风平水静时洼地上的云朵倒映在洼地水中,连接到畦边,所以老百姓就叫它“水云边”(今塱头村南面)。他还请教附近小村的几家住户,得知他们在此开垦只三年多,已围鱼塘十多口,开畦水稻田几十亩,也养一些鸡、鸭、鹅,收入不错,已建了砖瓦房子。但他们没有养鸭群。这里的人听黄仕明说要从南海中部迁到西部这里落户垦农,都很欢迎。原来,他们也是从南海中部迁来的,还说这里的地方官允许外来人垦荒定居,只要一年交一两百斤税谷便可。这里土地肥沃,畦地平整,只要勤奋,夫妻两人一年收入一两千斤谷,几百斤鱼不在话下。黄仕明听了大喜,和妻子带了资金和耕牛、农具等,在这里开垦荒地,搭了茅寮住下来。

        果然,他只努力了两三年,便稍有积蓄,盖起了砖瓦房和鸭寮。再过几年,他已有两女一子,水稻田、鱼塘各有十多亩,鸭群五百多只。

        他为人善良,附近的村民见他养鸭收入很好,便都来买他的良种鸭苗,请他介绍养群鸭的经验,他很快便成为炭步地区闻名的“养鸭师父”。

 

 

以礼待“难民”,得助觅宝地

 

        距离黄仕明居住的水云边南面有一条村庄叫新泰村,村里有一户地主叫庾十万,他本已有田产出租,生活很好,但他不满足,仍想发大财。有人对他说,要想发大财,可请风水先生寻找风水宝地迁居,他听了便去请了一位风水先生帮他寻找风水宝地。这位风水先生不辞劳苦,冒着风雨,走遍了附近一带,晚上回到庾十万家已是全身湿透,满脚泥土。庾十万忙叫丫环端来一大盆热水给风水先生洗身换衣,怎知庾十万的老婆看到装水的盆是她心爱的宝盆,便把丫环骂了一顿,命令她把热水倒进另一个木桶,叫风水先生洗身。风水先生见地主婆这么无礼,十分气愤,便不辞而别。

        原来这风水先生已觅到一处风水宝地,心想既然地主婆如此无礼待他(古时有行规,寻到风水宝地不得告知缺德之人),不如另找有德之人迁居到此。他离开庾十万的家时,全身饥寒交迫。天气已晚,他遥见水云边有人家透出灯光,于是快步走过去敲门求助。无巧不成书,这家人便是“养鸭师父”黄仕明一家。

        黄仕明开门一看,只见一中年人戴着草帽,全身湿透,以为是个落难之人,顿起同情之心,便拉着这人入屋,安排他冲凉更衣,饮汤吃饭。这风水师十分感动,于是把原委相告,透露说:“我已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地名叫朗溪头。庾十万老婆待我如此刻薄,而你家不嫌我一时潦倒,待我如此盛情,无以为报,愿助你们迁居朗溪头,将来必定财丁两旺。”黄仕明听了忙说:“不得,不得,这块地是由庾十万开垦的,我岂能占用。”风水先生说:“我有办法使他把这块地卖给你。”黄仕明说:“他如肯卖给我,这就名正言顺了。”

        第二天,风水先生来到庾十万家。庾十万问:“先生昨日为何不辞而别,今又回来?”风水先生说:“因有旧友突然追踪来找我,说有急事,拉我到水云边他家。本想晚些再来你处,怎知天黑雨大,只好今天才来。”庾十万问起昨天勘探风水宝地进行得怎样,风水先生说:“庾财主放心,我已看了周边环境,你现住这里已是风水宝地,不用再搬迁了……”庾十万说:“这几年虽有不少田地,但收入无增,也无添丁。”风水先生说:“无它,只因朗溪头这块地不应属你,只要赶快卖了,保证你今后财丁两旺。”

        庾十万果然把朗溪头这块地卖了,买主就是黄仕明。黄仕明得地后请教风水先生如何迁居于此。风水先生对他说:“这块地,南有洼泽,可开成大鱼塘;北有土岗,将原地名“朗”字加“土”成“塱”,留个“头”字,就叫“塱头村”。房屋建在水塘之北,意为饮“头啖汤”,以后只要疏涌,畦水田,种稻、养鱼、养鸭,在塱上多种树,必然财丁两旺。黄仕明听了大喜。

 

 

持家节俭,村初现规模

 

        黄仕明搬迁到塱头村安家这年已是元代中期(1322),他和妻子罗金友携大儿子黄朝俸及两个女儿,一家人按照风水先生指点而行,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地种田养鸭,很快就富裕起来。

        到了1346年,黄仕明67岁而终。这时他儿子黄朝俸已是壮年有为,娶妻袁氏,得子四人,他继承父业,家业已发达起来。黄朝俸四子又得子十一人……黄仕明立村传至第五代人,不出百年,人口过百,建了住宅十多座,垦田三百多亩,筑鱼塘三十多亩,鸭群过千,修路十多条,疏河涌三里多,直通巴江河,塘基和村边植树无数,塱头村初现规模,名扬一方。

 

(陈棣生)

相关资讯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