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1793~1867年),广东花县(现花都区)人,晚清名臣、重臣。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湖南巡抚、四川总督和协办大学士等职,同治六年(1867年)病逝于成都,终年74岁。清政府赠“太子太傅”,入祀京师贤良祠,给谥号“文忠”,在湖南、四川两省建专祠纪念。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是中国近代史很有影响的人物。2013年12月,骆秉章被花都区列为首批9位“花都先贤”之一。
写有同治帝授光禄大夫圣旨的骆秉章绘像
近年来,随着骆秉章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其祖籍及身世一直存在争议。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大到《清史稿》,小到《花县志》,都只说到骆秉章为花县人,即现在的花都区人,具体祖籍是哪个村没有表明,而《骆秉章自撰年谱》的多个版本也没有明确记载他的祖籍及身世。
根据《骆氏族谱》记载,花县骆氏均为道德公后裔。道德公(926~1009年)在后周时期由浙江省金华府义乌县杨塘村南移入粤,生长子用文、次子用章。初居番禺高增(现广州市白云区),后携用章再迁南海乌石岗(今属广州市花都区),再迁往现在的骆村。道德公葬于华岭村飞鹅岭,故骆氏家庙对联为“枝开乌石,叶衍鹅岗”。道德公为公认的广州骆氏始祖,花县骆氏均为其后裔,分支除骆村、华岭村外,还有大涡、横岗、莲塘以及三水的五指斑、龙眼园村等,当时有“骆姓七庄”之称。因此,骆秉章是道德公后裔的花县骆氏没有疑问。
那么,骆秉章祖籍是花县中的哪条村呢?其身世又如何?大家众说纷纭,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相关研究学者也各执一词。对骆秉章祖籍,有说骆村,有说华岭村;而对于其身世,有说其父随祖母改嫁,也有说其本人随母改嫁等。
本文现依据所持证据对骆秉章祖籍及身世进行分析,还原骆秉章祖籍及身世的历史真相。
一、骆秉章祖籍为骆村是文人创作的民间传说
持骆秉章祖籍是骆村的说法,主要是根据一首百年民谣和一则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而来。现简单分析如下:
1、民谣理解有误
“骆村举人华岭中,莲塘拜祖逞英雄,五指龙园烂衫都当尽,横岗大涡倒晒一山松。”说的是骆秉章高中举人后骆氏族人奔走相告,为之庆贺的事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在佛山霍家祠读书的骆秉章高中己卯科第58名举人。在清代,一度蛮荒之地的花县出个举人非常之难,骆秉章中举给骆姓族人带来巨大的欣喜,“骆姓七庄”人人引以为荣,认为祖上积德,家门有幸,都不甘示弱地摆起庆功宴,这其中当然也有攀亲沾光的心态,但更多的则是和当今的人们一样,是自发来分享这份本族学子高中的殊荣和喜悦。民谣的作者投其所好,将七个骆姓村名都嵌入民谣,以求皆大欢喜。
民谣第一句“骆村举人华岭中”,往往是持骆秉章祖籍为骆村一方主张的主要证据。其实包括华岭(古时又称花岭)在内的所有花县骆氏村庄均为骆村分支,这些村骆氏族人中了举人,均可称为骆村举人。骆秉章是华岭村人,所以有“骆村举人花岭中”之说。由于骆秉章家族早年已移居佛山,对于其祖籍是花县哪条村一般人知之甚少,很容易就从民谣去作出片面理解,误认为骆秉章就是骆村人。也正是这首民谣,被后人以讹传讹,导致民间争论不休。
2、故事明显杜撰
还有一则民间故事广为人知,说当年骆秉章随其母孔氏改嫁南海,骆秉章在南海县试获得第一名,而南海没有骆姓,被指“冒籍”,按现在说法就是不在户口所在地参加考试,是不允许的。骆秉章在向母亲哭诉后,才得知自己祖籍原来是花县,于是回乡寻祖。骆村主事族长骆鸿彰认为其已随母亲改嫁,不让其认祖归宗。于是他在途经大涡圩时被听说此事的华岭村人骆秉行收留而入籍华岭,从此成了华岭村人。
这段民间故事传说虽然经年流传,广为人知,但仔细推敲,依然不具备事实依据。的确,骆村现存有一座古老建筑物“鸿彰公书舍”,门额上款上刻有“建于嘉庆十五年”。有文章认为,书舍建立的时间正和骆秉章南海县试高中第一名的时间相仿,且和民间传说的人物姓名相符,因此,确定此故事有一定的真实性,骆秉章确实是因为在骆村归籍不得而另投华岭村入籍的。的确,骆秉章在南海县试中拔得头筹是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但是只要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建祠堂、书舍、书室之类建筑,均以祖上先人命名,一般上溯几代,以纪念祖先之功德,而在门额牌匾中名字后冠以“公”字者,皆是隔代先人。纵观花都地区所有祠堂、书舍、书室均如是,因此,可以肯定“鸿彰公书舍”是其后人为纪念祖先鸿彰公而建的。以此推定,即便真的存在骆秉章参加县试后到骆村寻亲,此时的骆鸿彰早已作古,被他赶出族门之说又何以成立呢?对于途经大涡村被华岭人骆秉行收留之说,华岭族谱从明朝立村至清末有完整记载,翻遍整本族谱,在骆秉章同时代并无骆秉行此人,也无所谓收留骆秉章“入籍”的事情记录。
由此可见,这同样是一则民间文人在骆秉章成名后虚构出来的励志故事,无非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宣扬的,诸如成大器者必先苦其心志;英雄落难一时被犬欺;少年被人瞧不起,立志发愤取功名的一类故事。可以引为佐证的是,还有一则民间故事是说骆秉章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后回乡认祖,他背着一付破褡链,拄着根竹筒,扮作乞丐前来骆村认亲,结果被嫌贫爱富的族长轰出门去,岂不知他的褡链和竹筒里面,装的全是银元。
这种故事对后人来说,非常传奇,非常励志;但对于骆村人来说实在是太委屈,太冤枉了。
二、骆秉章祖籍为华岭村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认为骆秉章祖籍是华岭村的,目前渐渐成为主流看法,但为了答问释疑,在这里也将主要证据加以列举:
1、遗迹遗存为证
首先,清政府为褒奖骆秉章军功政绩,在其生前就开建的“光禄大夫家庙”坐落在华岭村;其次,骆秉章之妻何氏的“一品夫人墓”,以及多块与骆秉章及其后裔骆毓枢有关的“功名碑”均竖立于华岭村头;第三,骆秉章兄长骆秉伦墓也在华岭后山发现,墓碑上刻有“皇清恩覃貤赠通奉大夫湖南巡抚顕考秉伦骆公墓”、“咸丰十一年孟秋吉旦立”的文字。按清代旧制,朝廷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按其官阶推恩封赠亲属,当时骆秉章曾任湖南巡抚,故骆秉伦也受覃恩。
华岭村头的骆秉章进士碑
重建后的光禄大夫家庙(骆卫国摄)
2、族谱记载为证
一是《骆氏族谱》。该谱是记载道德公后裔繁衍及族人族事的古谱,由莲塘骆氏带到香港得以保存下来。从骆秉章曾祖父至其孙辈均在记载之列。一般所说的祖籍,是指自己出生地或其父、或其祖父的固定居住地,从己身起上溯三代,不会无限上溯。骆秉章父亲骆启超(讳珝元、号成斋),祖父骆汝逢(字楚行、号达时),曾祖父骆浩三(字国祐、号熙和),这个世系辈分并无争议,族谱明确记载均为华岭房人。
二是《华岭村族谱》。1903年,该谱由华岭分支到广西融安县车平村的骆氏族人回乡手抄带回广西而完好保存下来,弥补了华岭村母谱失传的缺憾。2017年,车平骆氏宗亲将古谱赠与华岭村,现收藏于骆秉章研究会。
华岭族谱记载骆秉章父亲骆启超情况
该古谱从立村始祖建庄公起记载至清末,全村各代世系清晰、完整,且和目前村民衍续实际情况相吻合。其中古谱记载骆秉章属华岭村松冶(五世祖)房,骆松冶生骆文迪(六世);骆文迪生骆谊(七世);骆谊生骆以祯、骆以祥(八世);骆以祥生骆对星、骆对垣、骆对辰、骆对晖(九世);骆对星生骆际熙(十世);骆际熙生骆嗣聪(十一世);骆嗣聪生骆秀芝(十二世);骆秀芝生骆浩三(十三世);骆浩三生骆汝逢、骆汝润、骆汝显三子(十四世);骆汝逢生骆启超(十五世);骆启超生骆秉扬、骆秉伦、骆秉章(十六世);骆秉章生骆天保、骆天诒(十七世),族谱记载至骆天保、骆天诒之子(十八世)。
华岭族谱记载骆秉扬骆秉伦骆秉章三兄弟情况
华岭族谱记载骆秉章之子骆天保骆天诒情况
三是《骆秉章自注年谱》。该谱为骆秉章自撰,其中写到“五年(道光)乙酉,三十三岁,是年回花岭乡在大宗祠教读,四月初十日丁父忧”。只有回祖籍才叫回乡,否则就是“到花岭村”了,“丁父忧”意为遭逢父亲丧事。“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传统道德礼仪制度,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或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或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谓之“丁忧”。可见,骆秉章生父去世时,其是回祖籍丁忧,华岭村就是其祖籍。
骆秉章自注年谱记载回华岭丁父忧
上述三本古谱,内容一致,因果相连,彼此印证,是研究骆氏文化,研究道德公后裔繁衍、族人族事,研究骆秉章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毋庸置疑的证据效力。
3、血脉亲情为证
首先,骆秉章之母是孔氏,这点并无争议。从母系引证是最直接证明身世的证据。在《华岭族谱》中,只要有配偶就有记载其氏,该谱记载骆秉章之父骆启超只有一妻孔氏,孔氏与骆启超在华岭村共生有骆秉扬、骆秉伦、骆秉章三个儿子。因此,孔氏携骆秉章从骆村改嫁到南海的传说,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况且孔氏所生三子其后人现仍有生活在华岭村的。
其次,《华岭族谱》记载骆秉扬生四子,骆秉伦无嗣由骆秉扬一子过继,骆秉章生二子。解放前这个家族大部分成员均在佛山生活,解放后才陆续回原籍华岭村定居。《华岭族谱》还记载,骆秉章侄孙骆肇铨(骆秉扬之孙)被封候选县丞、知县,如非至亲血脉哪能受到朝廷哀荣封赏。骆秉章在四川成都离世时,骆肇铨一路扶灵柩回佛山。这些记载均和公开的史料相一致,证明了家谱的记录真实可靠。
4、封赠旧制为证
按清代封赠旧制,为官显赫者,其祖上几代均受封赠。《骆氏族谱》及《华岭族谱》均有记载,同治四年九月,骆秉章授封光禄大夫时,其父骆启超至曾祖父骆浩三,均封赠光禄大夫,夫人封赠一品夫人。如非直系亲属,是不会受封赠的,况且骆秉章为人正直,品性端良,绝对不会欺君罔上,虚报亲属关系向朝廷讨封的,因此,两古谱记载上述亲属关系也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2018年12月31日,笔者在骆伟杭、骆伟芬陪同下,采访了99岁高龄的梁慧妍老师。梁老师是区政协原副秘书长骆冬暄母亲,照料她生活起居的是其女儿骆颖霞。梁老师原住佛山,毕业于南粤书院(南海师范学校的前身),为骆秉章兄骆秉扬之第五代后人骆熙垣妻子。说起骆家旧事,梁老师思路清晰,娓娓道来。原来,骆熙垣父亲骆玉书在日本侵华时,由佛山远走香港避难。其后香港沦陷,他又回到佛山居住。此间,骆熙垣与梁慧妍相识并结婚。1949年初,应当地政府回原籍的要求,梁慧妍随骆熙垣回到华岭村居住,并教私塾三年。其后辗转太平庄小学、珊瑚小学、国泰小学、赤坭小学教书。后来几所学校合并到华岭小学,校址即为现在的光禄大夫家庙。梁慧妍老师表示,她从没有听说骆秉章的祖籍是骆村,而且在她的叙述中,可以充分地证明骆秉扬第五代后人骆熙垣的祖籍是华岭,那么身为骆秉扬一母同胞的骆秉章,其祖籍在华岭村确定无疑。
笔者采访梁慧妍老师
综上所述,关于骆秉章祖籍是华岭村还是骆村的争议可以休矣。作为清朝一品大员,骆秉章的祖籍就是华岭村,他和芸芸众生一样,生平清楚,身世清白;而流传百年的所谓骆村人不认亲之说也是凭空杜撰,纯属乌有。
(作者刘浪,系花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骆秉章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部分资料图片由骆伟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