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骆秉章的历史贡献更在于他为国家培养和举荐杰出的人才。没有骆秉章,就没有布衣成为卿相的,号称“五百年来第一伟人”的左宗棠;就没有一大批清正廉洁,以落魄书生而成为一代名将的湘军人才群。
关键词:伯乐、选贤任能、最佳搭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名篇《马说》把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传诵为千古名句。因此,后世把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称为伯乐。 骆秉章就是一位善于发现举荐千里马的伯乐。
骆秉章少年勤学,求取功名,40岁中进士后,留京师16年,以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因办事清正,骆秉章得到道光皇帝信任。56岁放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擢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十年(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效忠朝廷不遗余力,屡获嘉奖。多年辛劳征战使其眼疾加剧,但仍“力疾视事”,又以“老成硕望,宣力弥勤”就职协办大学士兼四川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病逝于任上,终年74岁。骆秉章,一个四十岁才求取功名的儒生,一个以文治武功成为清季戴双眼孔雀花翎,位极人臣的干吏;一个湘淮军之外,对太平天国威胁最大的能臣;一个在历史关键时刻决定历史走向和人物命运的不世人物。
唐代韩愈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们赞许伯乐,是因为伯乐识才独具慧眼,后人多以"伯乐相马"形容举荐人才的善举....
如果不拘泥所谓正史原先“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纵横驰骋,效忠于朝廷,受命于危难,其与太平军对垒”而战功赫赫的评价,应正确认识骆秉章这个非凡人物。尤其是骆秉章善于识才独具慧眼唯才是举的品德令人佩服。骆秉章作为一介书生,一名儒将,一代显宦,一生的政绩武功远大于文治,因为那是一个天下分崩离析,需要干城之具维护国之长城的时代。虽然,骆秉章的功名始于京师,但他的事业却成就于湖湘。在擢拔左宗棠,扶助曾国藩,培养一代湘军英才的同时,这个封疆大吏,以远见卓识和选贤任能,使人尽其才的统帅之才甚至亲自参与军事,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在曾国藩的“湘勇”初创,缺乏经验和能力,屡败屡战之时,骆秉章调度指挥的湘军却纵横驰骋于湖湘赣粤,创造了屡战屡胜的不败记录。后来他又主动让权于曾国藩,成为湘军的总后勤和坚强的靠山。所以,当时朝野公认他是湘军真正的主帅。
骆秉章,广东花县一个早年落魄不第的儒生。不过,骆秉章青年不第,并没有自甘落魄,心生怨恚,他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座右铭。因而,他最终得中功名,从翰林院庶吉士做起,由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终因办事清正,不徇私情,为道光皇帝信任,56岁后放任外官,任湖北按察使、云南布政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始擢湖南巡抚,开始了他位极人臣的辉煌历史。
骆秉章在京师十六年,不是做秘书就是做礼仪、太子傅等闲官,只间或作过御史,远非权势之辈,故也谈不上是玩权术,投机钻营起家。勤而好学、清正廉洁、勤勉耿介是他得到信任的真正本钱。天下多事之秋,一介书生为战乱交织的湖湘父母官,能稳坐十年而城垣不失,使太平军、天地会不能立足,要的是真本事。能轻徭薄赋,善待子民,重用人才,兴业除弊,为万民心服,才能有此政绩。
湘军能够诞生、崛起,并壮大,与在湖南任职的骆秉章有很大关系。曾国藩在征兵、用人、粮饷方面,骆秉章都给了极大的支持。骆秉章是一个正人君子,心无邪念。满清能够在内忧外患中度过了最后的70年,和这些精明能干的汉族人物有很大的关系,是他们撑起了满清已经坍塌了半边的江山。
骆秉章在湖南任职十年,很有政绩,史书这样记载:“抚湘前后十载,德政既不胜书,武节亦非所短。事均有迹,可按而知。”
骆秉章上任后,听说左宗棠赋闲在家,就像当年的刘备三顾茅庐一样,把左宗棠请进府衙。从骆秉章重视和发现人才的角度看,他的确做到了唯才是举,人尽其才。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孔明,骆秉章能请出左宗棠,与刘备一样具有慧眼识人才的胸怀和魄力。骆秉章礼贤下士,可以说是三顾茅庐,请布衣左宗棠出山为其幕僚,信任有加,坦诚相待,推衣推食,励精图治,湖湘大治,太平军不能立足。骆秉章又动员刑部侍郎曾国藩回籍创办湘军,并鼎力扶助,使这支新型民兵终于成为太平军的强劲对手。他实际和曾国藩同为湘军的创始人。骆秉章于理财也自有章法,在安定民心,不扰民基础上仍然有所建树,为湘军作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饷。以致左宗棠在《答毛寄耘中臣书》中由衷赞道:“先生抚湘前后十载,德政既不胜书,武节也非所短。事均有迹,可按而知。而其遗之尤,溥无如剔漕弊,罢大钱两事。”其实,湘军源出湖南,从成军到举荐人才(左宗棠、郭嵩焘、罗泽南、彭玉麟、刘长佑等),供应粮秣,策应作战,谋略、策划、运筹帷幄,无不源自骆秉章、并及曾国藩、左宗棠、胡应麟。从这个意义讲,湘军真正的幕后英雄,宗帅是骆秉章而非他人。骆秉章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可见其胸怀宏大。此后,左宗棠欢迎来了长达六年的平稳岁月,“四处筹划,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开源节流,筹集饷银。”因为政绩突出,骆秉章推荐他为四品卿官衔。
骆秉章虽是广东花都人,但他却融入湖湘文化,为这一奇葩的盛开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地方官对历史的最大贡献,除了安定民心,使区域大治外,更在于为国家培养和举荐不世的人才。没有骆秉章,就没有布衣成为卿相的,号称“五百年来第一伟人”的左宗棠;就没有一大批清正廉洁,以落魄书生而成为一代名将的湘军人才群。骆秉章参与并鼎力使近代湖湘文化进一步放大与延展,力挽一个历史时代的大厦于即倒,和曾、左、李(鸿章)一起创造了清季“同治中兴”绚烂的政治风景。
骆秉章与左宗棠的关系,无异于昔日管仲与鲍叔牙的关系,从而构成了近代政坛“最佳搭档”的历史佳话。这是他对历史的贡献。骆秉章善于发现识别举荐人才的品德仍然对后人有着宝贵的启示作用。
一、要有宽容人才的肚量。
发现人才不容易,用才更不容易,容才就更难。人才有所长,也必有所短,而且往往是优点越突出,其缺点也较突出。恃才自傲是人才的通病。大才者通常不拘小节,异才者甚至还有怪脾癖习,人才与人才之间还常常有各种矛盾。
二、要有举荐人才的美德。
管理者应有举荐人才的美德。一个岗位不适合的人才是一个不安定因素,即使他本人顺从,没有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绪,但“事不平,有人鸣”。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人才与管理者作对比,降低管理者的威信。
三、建立人才培养的机制
要拥有人才就要有培养人才的机制,努力营造出一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才能够孕育出杰出的人才。
四、要有保护人才的魄力。
护才之魄,管理者要防止“棒杀”人才,人无完人,即使人才,也会犯错误,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失误,特别是在开拓探索的过程之中。
五、要有识别人才的慧眼。
如果管理者不独具慧眼,人才虽然在眼前,也会错过。识才须看本质。要察言观行,尤其是现行,这是识别人才本质的根本方法。要善于识别不同类型的人才。人各有才,只不过是才能有大小之分、方向之别。
六、要有大胆提拔人才的魄力。
不要只用不提,这样时间久了,也会挫伤人才的积极性。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袁凤忠(1967-),广东河源人,中共党员,中级职称。广东河源市电视台资深记者,作家。已经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0多年,曾历任记者、编辑、编导等。系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特约作家、中国人物传记网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传记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经济学会会员、广东省新闻学会会员、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河源市诗词协会理事、河源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源城区文学协会副主席。已经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奖论文30多篇。应邀参加过23届、24届、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对客家文化研究有浓厚兴趣。已出版《客家情缘》等6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