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821088位访客
通知公告:
浅谈骆秉章身正德勤之为官
葛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为官为人的经典。孟子的“修身”说,把“修身”为人看成封建时代为官治国的最起码的资格。在此人生境界下,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了“衙斋犹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官“忧天下”,成了几千年人们尊崇至今的品格,并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吸取。时代虽然产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换,刘少奇同志在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仍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了共产党的新演绎,赋予“修养论”以共产党人所共知的新内涵,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治政先治身,这是为官为人古今遵循的规律与真谛。

       骆秉章,一个四十岁才求取功名的儒生,一个以文治武功成为清季戴双眼孔雀花翎,位极人臣的干吏;一个湘淮军之外,对太平天国威胁最大的能臣;一个在历史关键时刻决定历史走向和人物命运的不世人物。一千多年来,先祖骆秉章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品质,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裔孙们。

       “当官不饬吏治,军谋更非所长,而任将甚专,且果杀戮”。但也不得不承认,骆秉章“生平廉素,及殁,布帐一,银百两,破笥二而已,家无田屋以处子孙”。仅此而论,骆秉章的确为官不贪,可以算得是廉吏了。可见骆秉章无与伦比的贤能、极其高尚的品德多么深入黎民百姓之心。

       骆秉章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钥门,道光十二年壬辰科(公元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与伏羌进士李则广同岁且同榜)。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都察院江南道御使。查库三年,铁面无私,亲戚友人亦不留情面,严拒行贿,廉洁清高,颇有其祖骆英之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擢侍讲学士,出为湖北按察使,迁贵州布政使,调云南。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擢湖南巡抚。督抚湖南期间,诚邀左宗棠入幕,深为器重。使其学识、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左宗棠以“士为知已者死”的劲头,居湖南幕府长达六年之久。经济上锐意改革,“抽厘”、“减漕”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财政困境,且“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当时有“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之语。秉章爱才、爱民之举在清廷朝野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穆宗即位,擢授骆秉章四川总督。当时四川号称极乱之区,秉章到川后,励精图治,平乱安民,形势大有改观。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率军用奇计生擒转战十数省,声威震天下的翼王石达开。其军事、吏治才能亦可窥斑见豹矣。例如:道光三十年(1850),骆秉章任湖南巡抚。

       人才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财富把有才者举荐出来,为社会效力,不仅是人民的愿望,更是当权者的职责。如果人才得不到正当的使用,或者根本不用必然造成社会不稳,国家不安,地处偏安一隅的骆秉章更是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一般说来,古今有才者,大多有自己的十性。只要领导者能礼贤下士,不求全责备,无不如湖水归大海一样投入统治者的怀抱。正如《吕氏春秋》所说:“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

       左宗棠深感宦路艰难,良木难择,一头埋进了书籍与田园之中,决意不再贸然出山了。继任的湖南巡抚骆秉章早闻左宗棠大名,多次派人送信请出入幕府,他执意不从。骆秉章于心不甘,便想出一条锦囊妙计。一天,陶桄(左宗棠的女婿)的公馆里来了个官差打扮的人,手持一张大红请柬,陶桄接过请柬一看,原来是骆中丞请他去做客,陶桄不知是计,即同来人前往。一进巡抚衙门,骆秉章命人好茶好饭细心伺侯,每日里陪他到后花园看看景,聊聊天,就是不放他回家,暗地里故意派人在外面散布消息,长沙城里一时沸沸扬扬,都说骆巡抚将左宗棠的姑爷扣为人质,逼他赞助巨额军饷,如果不如数交出银子,还要皮肉受苦,左宗棠闻讯大怒,岂有此理,堂堂的陶家公子、左家姑爷居然成为勒索的对象!左宗棠气冲冲地闯到巡抚衙门,骆秉章一见左宗棠果然前来,哈哈大笑,急忙“倒履相迎”。左宗棠知道原委后,哭笑不得,感于骆秉章的诚意,遂答应全力辅佐,从此在骆的幕府里一待就是六年。六年里,骆秉章待左宗棠如心腹,倚左宗棠如股肱,话无所不允,计无所不纳。对于这个“代理省长”的职位,左宗棠是当仁不让,既然你骆巡抚敢放权,我就敢放开手干,各色人事,该撤的撤,该裁的裁,该清盘的清盘,该登账的登账,无不敢作敢为。他代巡抚大人草拟奏章,写好了,也不管夜深四更,风冷霜重,硬是去把饱享齐人之福的骆巡抚从小老婆暖暖和和的床上“揪”起来,让他奇文共欣赏。妙就妙在后者不但不生气,还拍案叫绝,跟着起哄,又搬出半坛美酒,与左宗棠一醉方休。骆秉章乐得当个甩手掌柜,事无巨细,均委托给这位铁笔师爷,任由他全权定夺。左宗棠弄权过瘾之余,还要嘲弄自己的老板,说什么“公犹傀儡,无线以牵之,何能动耳”?够损的了,骆老板却一笑置之。左骆这对绝妙组合真是法力无边,不久湖南就内清四境,将石达开逼出湖南;外援五省,为在鄂、赣、皖等省前线作战的军队调拨粮饷、军械、船只,仅在咸丰六年至八年的时间里,就替当时正在江西作战的湘军解送饷银达290 多万两,也正因如此,左宗棠政绩日隆,声名鹊起。特别在曾国藩靖港兵败欲投水自尽时,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连劝带骂,使曾国藩幡然自悟,于逆境中再度奋起,俨然成了曾国藩和湘军的救命恩人。

       秉章晚年愈负重望,朝廷要政多咨决,西南军事胥倚之,所论荐人才,如左宗棠、刘蓉、黄淳熙等,悉被任用,著勋名。《清史稿》载“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於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骆秉章督川时,适有伏羌进士黄成彩,任四川知县。秉章查知黄籍伏羌,故召见黄,询问伏羌情况,并说明他先人落户广东的事迹。同时给伏羌老家捎书一封。伏羌老家十一世骆维骐得书后,於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携宗谱赴川探省。不幸到达成都后,秉章去世,其公子留住数月,给予路资返里。骆秉章督川六年余,卒于任上。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骆之侄治丧情形。其侄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制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廉俸银。最后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广西。仅此一端,可见骆秉章之“廉静有余,必可信也”。他虽无政绩可言,但仅此“守廉”一端,似仍可称之为“独善其身”者了。

       骆秉章的廉洁自律,在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稽查吏部银库事、因未能满足大学士赛尚阿的要求而被参事、以被黜之身担起长沙保卫战职责之事、脍灸人口的“剔漕弊”和“罢大钱”两事,以及制订合理税收的“湘潭章程”事,特别是骆氏与曾国藩两人关系不大融洽,当曾国藩靖港失败后,众人想会同骆秉章弹劾曾氏,而骆秉章却以识人之德服众,开有容之风,终使曾氏反败为胜之事,也没过多描述。至于骆氏化妆成游学先生到白水洞诚邀左宗棠入幕,又计赚左宗棠的故事亦没放入书中。我只对他力解民间疾苦感到敬佩。当他主政四川时,其时离“湖广填四川”还不足百年,川省经历太多苦难,百业凋零、土地荒芜,又经历多次暴乱,使饱受战火的土地再历蹂躏。而来自各地的民众自成帮派,对四川的局面极其不利,是他全力以赴,大力整治川中各务,终让蜀中唱出“若要川民乐,除非马出角”的童谣。

       “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古之为官者视之为最高境界和人生理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是立功;清正廉洁,威武不屈,说的是立德;学富五车,道德文章,则说的是立言。但一旦入了官场,要实践“三不朽”谈何容易?单说官场忙碌,应酬无暇,要读点好书,留点好文章,就很难办到。为好了官,未必能兼顾事事不朽。作为毛泽东大秘书的田家英,公务、读书两头忙,最后的结论仍是“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至于大公无私,忧乐人间,奉公克己,那就更是对历代为官品行的严峻考验了。力行“三不朽”,对今天恐怕仍大有裨益。

       “罢大钱”,是指咸丰三年(1853)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兵饷大增,而各省官铸制钱不敷使用,户部建议各省自行开铸当十、当五十、当一百(制钱)的大钱以充度支。规定使用时,与原来官铸的成色较足的制钱各半使用。六月,长沙宝南局(铸钱机构)指定长沙仓守定期雇炉头开铸。稍后,布政使与仓守议行再铸当五百、当千用的大钱。骆秉章深知其弊,“力止之”。数月后,举重了;局中炉头与仓守家人作弊,私铸大钱,而含铜減半。加之钱莊拒用大钱。而买私铸大钱,市面混乱一片,“旬月之间,歇业者不知凡几”,“民情洶洶,几至罢市”,老百姓更无以为活。骆秉章当机立断:首先即用八成制钱收缴一千大钱,分县分段查清大钱数量,即行收缴。又发现私铸大钱达7万余贯,次即彻查私铸大钱。查得长沙府仓守与炉头“通同舞弊”,立将管局(宝南局)委员革职,其炉头、家丁绞决,大钱风波即行平息。不久户部发下8万两纸钞作为湖南军饷,布政使司请示骆秉章,骆秉章不以为然幽默地說:“当百大钱,尚有铜一两四五钱,且不能用,以尺幅之纸当银三两,其能用耶?此钞存库可也。”咸丰年间的金融风波,其实是军费开支巨大,国家财政匱乏,旧金融制度难以维系,在银码符号上以小充大,或滥发纸币都会造成平民百姓倾家荡产的危险,而国家赋税和军饷也随之落空。骆秉章深明此理,也为湖南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骆秉章做的第二件事是“剔漕弊”。是指湖南带头牵动邻近四省实行以减漕赋为主(包括地丁银)的改革措施。咸丰四年(1854)秋,湖南战事渐息而結束,作为湖南巡抚,骆秉章不能不考虑到下面两个相连而又相关的问题:一是如何安定人心,以防动乱;二是如何筹措军饷,以协助邻省战事,包括支持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在江西与平军激战。这时左宗棠正做骆秉章幕僚,因而减赋之事实由骆左二人共商策划,骆秉章决策。减漕赋具体缘由是一个叫周焕南的举人到藩司递“求核定征收钱粮章程”,被拒斥解发回湘潭县所引起。是时,情形严峻,湘潭县以往收钱粮四五万,咸丰四年只得四千余两。次年七月无人征納。佃户们又因纳租后,收成不夠成本,以致纷纷退佃。稍后,周举人再次上长沙司院递呈,骆秉章与粮道商议后,经修正,准按湘潭章程“完纳钱粮”,一时群情大快。骆秉章又将各县阻挠粮户递请改例的官员撤任或解职,或不传见,示以颜色,一时“官场为之肃然”。湘潭钱粮的征纳到十二月,已的十万两有零,足见骆秉章改革漕弊的措施,农民是欢迎的。咸丰八年(1858),改革已有三年成效,骆巡抚才向朝廷奏明。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俱学“湘潭章程”,参照修正而行。据今人研究,当年“湘潭章程”折合实减原额大约22%左右。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吕氏春秋》中也有“凡事之本,必先正其身”“冶其身而天下治”的思想。出身于“明经”世家的骆秉章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一个国家没有正气,就可能亡国;一个民族没有正气,就可能灭族;一个家庭没有正气,就会损害家庭;一个单位没有正气,就会衰败。在这里骆秉章把当官者的官德同社会的安定联系起来,认为“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时刻注意自身的政治形象,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群下,从不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特殊于同僚和群下的地方。

         淡泊宁静与清正廉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淡泊宁静是清正廉洁的前提,清正廉洁是淡泊宁静的政治上的表现。骆秉章致学有所成,为政有所就,究其原因在于他致学淡泊宁静,为政清正廉洁。淡泊宁静作为致学之道,目的在于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节约致学者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效;清正廉洁作为为政之道,目的在于排除各种因素的诱惑,以节约从政者的精力,提高从政者的行为能力。淡泊宁静是致学者的一种思想境界,清正廉洁则是从政者的一种行为能力,是从政者的政治信用,它是权力者具有感召力和号召力的基础。

       一个国家昌盛与否,根本是个政治问题。政顺,则人和,人和,则国昌。政,顺不顺,人,和不和,决定于权力集团是否清正廉洁。由于骆秉章清正廉洁、知人善用的表帅作用,君臣相互信任,大家都是兢兢业业为国家、为社稷而工作,很少勾心斗角,因此内耗内消很小。政顺,人和,国自昌。

       清正廉洁,是一种政治信用,是为官者起码要有的政德。但为官者光有政治信用即政德还不行,还必须具备政治资本,也就是说为官者仅廉洁是不够的,还要有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即要有才。过去讲“妇女无才便是德”,这是旧社会的为妇之道。为官者要德才兼备,既要清正廉洁,又要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才能。德是发挥才能的必要条件,只有清正廉洁,为官者才能发挥自己的工作才能。历史上不乏有才不德的为官者,但因不能自我,都以身败名裂、一事无成而告终;也不乏有德无才的,但一生碌碌无为。在从政问题上,德与才是不能偏废的。就治国从政而言,无才之德不是德,无德之才不成才。

       淡泊以致学,廉洁以治国。淡泊廉洁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一个境界不高、庸俗之人,为学为官都是不会淡泊廉洁的。一个人从政能否做到廉洁,取决于他从政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个认识问题。一个人对社会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不深不透,从政后就不会有正确的目的,无目的或目的不纯,就必然做不到清正廉洁。这也说明国家选人用人的重要性。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选贤举能,礼贤下士,因为人才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财富,如果人才得不到正当使用或用错了人,必然造成国家的不安定,社会的不稳定。治国之道在于举贤。贤者,有德有才之人也。

       骆秉章的勤政、廉政思想,对蜀国官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骆秉章一生“勤于政事”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统治阶级对骆秉章集中推崇和赞扬的崇高品德。廉政勤政思想和作风就是这一品德所包涵的内容之一。骆秉章廉政勤政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但最值得今天人们敬仰和效仿的是他“身居高位”而“亲历亲为,率先垂范”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

       为官,只是一时一地,为人方系一生一世,瞬间形象与长久魅力不可同日而语。明了此理,看穿为官根本还是为人,为官只是人格的特殊表现形式,只是人格本质的政治表现。为官想不朽,拿官腔,摆官架,耍威风,淫威当时,镇住百姓,那完全靠不住,过眼云烟而已。真正不朽的,是人格魅力,是一世功德,是泽被后人,是学问文章,是百姓和历史长久的不尽思念。有了人格魅力,为官者方才有长久的历史生命力。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葛权(1963-),笔名葛晓泉、葛清溪、诸葛冬梅。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在湖北省楚天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五峰支公司采花营业部工作。大专文化程度,湖北省民族学会会员,宜昌市作协会员,五峰县作协理事。从1979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至今已经在国内众多报刊杂志发表小说、电影电视文学剧本、曲艺、散文和诗歌500多万字;代表作有《故乡的巴人古镇》、《拍广告》、《准确情报》等,至今有近百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故乡的巴人古镇》获得全国散文二等奖、《拍广告》获得全国农村题材戏剧小品一等奖、《求求你,嫂子》获得全国司法文艺作品二等奖、电影文学剧本获得全国“绿色中华”作品优秀奖、小说《奥运缘》获得全国一等奖。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