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都马鞍山公园的清风径一侧,有一座骆秉章铜像。在公园晨练和休闲经过时,经常看到市民在铜像前驻足观望,或和铜像合影留念的情景。但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马鞍山公园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铜像?骆秉章又是何许人也?这座铜像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和警示作用?本人有幸见证了这座铜像诞生的过程,了解其中的一些情况,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2010年底,花都区纪委、区监察局为打造地方廉政文化,扩大廉政文化建设覆盖面、增强廉政文化影响力,决定在马鞍山公园建设“清风径”为主题的廉政文化系列景观,并决定立一名“清官”铜像作为系列景观的核心。在确定人选时,区纪委、宣传部和市政管理局的有关领导邀请了区内多名文化人士座谈,本人也有幸参与其中。后经大家讨论提议,并获得各方面的一致认可,花都一代乡贤、晚清中兴名臣、“廉官”骆秉章成功入选。
骆秉章(1793-1867),广东花县人(现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为晚清咸(丰)同(治)时期中兴名臣。其历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协办大学士兼四川总督等职。其病逝成都后,清政府赠“太子太傅”,入祀良祠,给谥号“文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骆秉章一生为官清正廉洁,追求“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和“官清安宅道如舍,宦游佳是右军山”的精神境界,留下了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廉政故事。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在京师作御史时,凭借稽查房部银库案的清正廉洁名噪一时。也就是现在公园铜像左前方碑石所记载的案例:道光二十年(1840年),骆秉章以查库御史身份奉旨稽查户都银库。库官悄声贴耳说:“按惯例,收取捐项时,以此充好,以少充足,并加收银两,大家一起分,你是查库御史,不足一年,就能得到二万两。”他断然拒绝:“我已受朝廷俸禄,这些额外之财,我分文不收,也不想受人挟制。”骆秉章严格要求随从、库官、库丁,当面秤兑,不准索取分文,不准损公肥私。恩师潘世恩(时任吏部尚书)的亲戚开的“乾泰号”交税,过秤后少了25两,骆知道后也督其补足税金。虽然遭到贪官污吏一再攻击、污蔑,但骆秉章但仍得朝廷重用和百姓赞许。后来,道光皇帝召见时他亦说:“汝是年查库办得好,不独我知,人人皆知。……今有此案汝之名更显,若无此案,我亦不知汝……汝好好读书,好好做官,将来为国家办事。”由此,骆秉章放官外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和云南布政使,直至位居封疆。
后来,骆秉章虽贵为一方地方大吏、湘军统帅,政绩显赫、军功卓越,地位崇高,权倾一时,却是一名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官员,加上他平日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同僚和穷人,其清贫令人难以置信。他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其侄治丧情形。其侄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制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崇实大为感动,最后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乡。这在晚清政坛极为罕见。
清代大书法家,诗人何绍基曾为骆秉章写过一幅挽联,曰“台馆饫清谭,一生学行惟虚己;疆圻资硕望,盖世勋名不爱钱”。道光十五年进士,骆秉章的亲家,曾官至河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的苏廷魁亦在《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世袭一等轻车都尉骆文忠公神道碑铭》中写道:“天祐大清,笃生我公;起家以文,事君以忠;峩峩豸冠,吏詟其峻;帝旌尔廉,处膏不润……”也高度肯定了骆秉章的廉洁。而清王朝对骆也一直有“清正勤明”和“廉介持公”的赞誉。可见,骆秉章之廉洁在当时得到从官方到民间的一致认可,已经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
2011年4月,骆秉章铜像落成。铜像以纯铜打造而成,高2.2米,重1.5吨,花了3个月时间制作完成。铜像创作者为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梁明诚。
就铜像创作的构思和寓意,本人曾经请教过梁明诚老师。据其介绍,铜像的主要创作思路突出“为官清廉”的主旨,铜像以骆公像和一把官椅构成。画面中骆秉章右手扶在象征官位的官椅上,表示要对得起这个官位;左手置于胸前,表示做官要时刻提醒自己问心无愧,对得起百姓。从路边望上去,骆秉章目光炯炯,直视前方,神情凛然,一身正气,配以身背后满目的青青翠竹,一个高风亮节的古代清官形象鲜明、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骆秉章手扶的那把官椅,大家常误以为这是一把普通的民椅。其实不然,据本人考证,这种官椅因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称官帽椅,有“四出头”之说,即椅子靠背的搭脑两端、左右扶手的前端都是出头的,含“做官要出头”之意,背板用一块整版制成椅背,雕有图案,美观大方。也有人认为是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像官帽的展脚(俗称“纱帽翅”),故有此名。对于铜像官椅的寓意,本人多次陪来访者前往公园参观铜像,综合大家的意见,除了“官位”一说外,还有另外两种解读:一是“有为才有位”,纵观骆秉章一生的文治武功,可谓功勋卓著,有口皆碑,确实也对得起国家的信任和厚望;二是“虚位以待”,骆在位时提拔和举荐了包括左宗棠、刘蓉在内的大批官员,确实有用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情怀。记得我和梁明诚老师说起此事时,他虽是始料未及,但非常乐见民间想象力之丰富。几种关于官椅的解读,丰富了骆秉章铜像的内涵和趣味性,体现了塑像艺术的博大精深。
骆秉章铜像建成后,不仅使马鞍山公园增添了一大胜景,更为公园丰富了思想内涵,提升了公园的文化品位,达到了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效果,起到了修身养性和防微杜渐的作用。当人们来公园进行健身、休闲时,总会来骆秉章铜像前伫立片刻,追思他的业绩,怀想他的品行,让自己的灵魂来一次净化。此外,本人曾多次陪同左宗棠文化研究会、曾国藩和湘军文化研究会、河源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等团体的来访嘉宾到此参观。今年6月8日,首届骆秉章学术研讨会在花都举行期间,更是有大批的湘军史、太平天国史和清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来铜像前拜祭。如今的骆秉章铜像不但是花都区廉政文化宣传的难得景观,也已经成为我区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对外宣传、展示花都地方历史名人文化的有效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