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821963位访客
通知公告:
漫谈骆秉章和楹联
刘浪

        骆秉章(1793~1867),广东花县华岭村(现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40岁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56岁放外官,先后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和云南布政使。1850年擢任湖南巡抚。1860年升调四川总督。1867年12月12日(农历11月17日)因病死于成都,终年74岁。其一生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少数民族起义而战功显赫,权倾一时,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为晚清一代“中兴名臣”。近年来,骆秉章的文治、武功越来越被民间关注和研究,但其在书法、文学领域的成就却少有人涉足。其实,仅在楹联方面,骆秉章就留下了不少值得挖掘和整理的史料和故事。值骆秉章诞辰220周年之际,本人不揣冒昧,谈一谈和骆秉章有关的楹联趣事,与大家分享和商榷。

一、骆秉章的楹联书法作品

        骆秉章一生戎马,其楹联书法传世作品极少。按笔者的视野所及,目前他公开的楹联书法作品分别是:“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广州嘉德拍卖2006年10月拍品,以8800元成交);“此间帘影清如水,何处琴声细若尘”(广州安华白云拍卖公司2011年7月拍品,和张之洞、杨能格、沈史云联估价以80000元成交);“欹器一满即倾常虑亏从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佛山博物馆藏品);“石是米颠袖里出,诗从摩诘画中来”(浙江长乐拍卖公司2010年12月拍品,以61600成交);“玉珍三采所宝者贵,凤祥千仞以戢其仪”(台湾千联斋藏品);“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收藏情况不详);吉金贞石左右交辉;良玉润珠精神流照(骆氏后人收藏);“言炳丹青道润金碧,名昭图史德被朝钟”(2007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麦积区文化艺术珍品展展品);“官清安宅道如舍,宦游佳是右军山”共九幅作品。其中最后两幅作品真迹几经辗转而叶落归根,由其故里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收藏。九幅作品涉及楷书,行书两大类,主要是骆秉章赠与亲朋、故交,内容多涉及学习、处世和做人等方面。

        在一些关于骆秉章的研究文章中,不少人误以为这九幅楹联作品都是由骆秉章自撰并书写。其实不然,上述作品,据笔者一一考证,绝大多数可以确认只是骆秉章的墨迹,也就是书法作品,其楹联作者或另有其人,或无从考证。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也作“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写的是古人夜半苦读的情景,是古时大多数读书人作为自励的常用书斋对联。原作者不详。类似的“山寨”作品还有:“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一室图书勤阅览,两行对句费琢磨”、“一枝秃笔心常泰,半卷奇书梦亦香”、“一窗月影兼花影,满室书香并墨香”、“一室图书皆典雅,百家文墨足风流”等等。“此间帘影清如水,何处琴声细若尘”出自清戏剧家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该书是一部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书中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书中不仅有戏曲史料,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其中就有一段描述:康熙间,林古渡、刘公(甬戈)、陈其年曾饮于此。其年诗云:“迟日和风泛绿苹,飞花落絮罩红巾。此间帘影空于水,何处琴声细若尘?波上管弦三月饮,坐中裙屐六朝人。独怜长板桥头客,白发推南又暮春。”由此可见,这幅对联内容也早在骆秉章书写之前就已经有了。“欹器一满即倾常虑亏从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 书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从时间上看,是骆秉章在几次祸福得失、宦海浮沉之后,似乎参透了一些人生哲理,为人处事更练达谨慎的心情实录。上联“欹器满覆”之用典出自《荀子》,下联“谦卦六爻皆吉”语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是不是骆秉章亲撰,无从查考。“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是出自隋代散骑常侍姚察《名画记》中的联语。“言炳丹青道润金碧;名昭图史德被朝钟”也作“言炳丹青道润金石,名昭图史德被歌钟 ”,网上亦有《清史稿》校勘兼协修李哲明同内容的书法作品。据考,“言炳丹青,道润金碧”最早语出汉朝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圣人之言,炳若丹青,有诸?’”,其后又演变出自南朝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言炳丹青,道润金璧。”类似的楹联还有:“言炳丹青道润金璧,光依日月身到蓬莱”、“言炳丹青道润金璧,迹尘珪组心逸江湖”(古代“碧”和“璧”两字为通假字)。由此可见,这幅楹联也不是骆秉章原创的作品。“吉金贞石左右交辉;良玉润珠精神流照”中“贞石”也作“乐石”,也是古人表达金石之爱,寓示远离名利的常用楹联,很多人写过,比如和骆秉章同时代的李鸿章也有同内容的书法墨迹传世。

        最好判定的是“石是米颠袖里出,诗从摩诘画中来”,细细分析这副对联,上联中“米颠”指的是宋代“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的米芾。史传米芾个性怪异,见奇石便“呼为兄弟”,对之三拜九叩,因而人称“米颠”,后世每有以此为题材作“米颠拜石图”者。米芾既是古今第一石痴,他偏又在美石产地——灵壁县的邻县涟水为官,因而米芾的奇石收藏甚丰。平时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赏玩。下联的“摩诘”指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他同时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整个联语对仗工整,用典自然,流传至久,是古代书斋的常用对联。此幅书法作品是骆秉章送给其好友戴熙的作品。戴熙是浙江杭州人,历任光禄侍卿,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等。辞官归里后,主讲崇文书院。咸丰十年,太平军围攻杭州城,城破自尽,谥号“文节”。其工诗善画,为道咸年间书坛领袖。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戴熙尽忠后的三年,作为同窗好友的骆秉章在大渡河彻底消灭了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支劲旅翼王石达开部,算是告慰了戴熙之忠魂。此联算是骆、戴私人情谊的一个见证。

        “玉珍三采所宝者贵,凤祥千仞以戢其仪”曾一度被以讹传讹,成为“玉珍三采所宝者贵,凤祥三仞以戢其仪”,其中上联中的“三”对应下联中的“三”,明显为常识错误,后经勘误,才知“风祥三仞”实为“凤祥千仞”之误。此联和“官清安宅道如舍,宦游佳是右军山”的原作者均无从查考,但亦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为骆秉章所撰。

        中国书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已不仅仅是起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作用,更是品味心境、通达心灵、写意人生的一种方式,古代读书人常以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自励和相互酬答激励,书房或座堂更是以先贤名句作为自己勤学、修身和做人处世的标准或参照,在此背景下,上述九幅联墨作品不是骆秉章自撰楹联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作者身份之显,书法造诣之高,丝毫不减其墨迹的书法价值和文史价值。

        此外,在广州白云山,有一幅骆秉章所题的“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楹联作品。稍为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明人祝枝山为扬州瘦西湖所题联,全国各地很多景点都有同内容的题联,所以,这也只能算是骆的书法作品。现悬挂在佛山祖庙前殿的木刻楹联“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已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虽是骆秉章的手迹,但其原创者却是苏东坡。此联是苏轼题广州真武庙的一副对联。真武是道教信奉的神,传说为龟蛇合体,后必为人形塑像,披发仗剑,足踏龟蛇。苏轼这幅楹联极赞真武的雄武威猛,后被收录进《中国对联集成•广东卷》中。

二、骆秉章创作的楹联作品

        清末内忧外患。外有列强入侵,内有起义暴动,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时势造英雄,既造就了一大批矢志救国救民的起义首领、革命领袖;也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维护清朝统治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林则徐、曾国藩、骆秉章、左宗棠、张之洞、彭玉麟、李鸿章、郭嵩焘等。这些风云人物,在近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皆以才华横溢著称。尤以联语为天下推崇,清代楹联在这几位“出将入相”的末世名臣手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但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与楹联传世作品较多的其他名臣相比,骆秉章亲撰的对联仅发现为数较少的几幅,其中最出名的是其自挽长联:“十载忝清班,由翰詹科道而转京卿,奉使遍齐州汴州吴州,回首宦途如梦幻;廿年膺外任,历鄂黔滇湘以莅巴蜀,督师平李逆石逆蓝逆,殚心戎务识时艰。”

        这幅长联是骆秉章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上联反映了他在京的仕途经历。骆秉章年届四十,考中壬辰科第六十名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十七名,朝考入选,由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右春坊庶子、工科给事中、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直到奉天府丞学正、鸿胪寺少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京官,其间奉令赴山东、河南和江苏等地查办案件;下联写的是他接受使命出外任二十载,先后担任湖北、贵州、云南、湖南地方官员直到位居四川总督,率军平定李永和、石达开、蓝朝鼎等各地起义军。联中大有感慨人生如梦,世道艰难之意。

        据说,在他死后,广州花县骆氏宗族在华岭村建了骆氏宗祠,祠堂内有一联:“十载忝清班,蜚声翰苑,出使两湖,鲁豫蜀黔滇,回首半生如梦幻;廿年膺外任,参赞戎机,剿平诸逆,萧蓝胡李石,丹心一片报君恩”。此联明显从骆秉章自撰联衍生而来,但作者已经无从查考,成为一桩憾事。

        其二是录入《古今联语汇选第二册•祠庙(五)》中的都江堰伏龙观的一幅楹联:“溯经画于秦时,沟渠初改,阡陌新开,贤太守创立规模,遂于启后世文廉之绩;兴利源于蜀郡,井野分江,离堆凿石,都人士馨香俎豆,直可追先朝丛望之祠”。此联是骆秉章亲撰,其内容是对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肯定和赞誉。  

        其三是骆秉章为广东韶关的广州会馆撰写的楹联,曰“梓里浛深情同来看石,穗垣瞻雅集近结虞城”。这里“穗”指广州及珠三角,“虞城”指韶州,因古代相传虞舜帝南巡奏韶乐于此,故称韶州为虞城。首联“看石”指城北著名的韶石山。此联为清咸丰十年秋所题。除此联之外,骆秉章还题写了“广州会馆”石刻大字匾额,使这个当年粤北最大的广州会馆增色不少。

        作为其故里广州市花都区,亦有一幅骆秉章亲撰的楹联存世。此联便是花都区花山镇花城东布岗村文笔岭(纱帽岭)的文阁联:“云连蓬岛三千界,地占花城第一峰”。传说300年前花都建县,为了寓示吉祥,将县城设在有“纱帽岭”的花城。其后不久,有风水先生来此,吟诗一首说:“花鸡迎县令,纱帽起文风,仕宦西边出,财神又在东”。风水先生的话很灵验,此后花县西边的确有很多人做了大官,东边发财的人也很多。骆秉章很相信风水。他是西边人,做了大官后,他觉得“纱帽起文风”很有道理,认为花城纱帽岭真的福荫了他,于是,骆秉章提议在花城纱帽岭顶建一座七层宝塔。由于自己靠笔写文章中了进士才做大官的,所以他将这座塔起名为文笔塔,并且撰而书写了“云连蓬岛三千界,地占花城第一峰”作为文笔塔的门对,用花岗岩刻制而成。因为纱帽岭建了一座文笔塔,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把纱帽岭叫做文笔岭了。

三、挽骆秉章的楹联作品

        除了上述骆秉章的自撰挽联外,作为清居功至伟的一代名臣,也有世人悼挽他的一些楹联作品存世,向今人诉说着骆秉章高山景行的功德人品以及治国安邦的千秋勋业。

        晚清重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左宗棠曾为骆秉章写过两幅挽联,传诵至今,广为人知。一曰“公为诸葛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已;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忘”;二曰“遗爱在川湖,倡议早为天下首;中兴诸将相,推诚咸知老臣心”。骆秉章是一代伟人左宗棠的人生“伯乐”。左宗棠曾在骆秉章任湖南巡抚时在其麾下担任幕僚6年,在骆的慧眼识才和放权使用下,才使满腹经纶,胸怀大志的左宗棠以“师爷”身份,初露峥嵘,一展才华,最终被朝廷所赏识,成为封疆大吏。可以说没有骆秉章的识拔和荐举,左宗棠的仕途完全可能是另外一番样子,更不可能有后来收复新疆这一晚清历史最让人扬眉吐气的爱国壮举。左宗棠在挽联中,将骆秉章比作诸葛亮,对其才能和节操给予了充分褒奖,一方面感谢他的识拔之感,同时又对骆秉章治理湘蜀和安定天下做了高度的肯定。

        成都将军完颜崇实也写过一幅致骆秉章的挽联:“报国矢丹忱,古称社稷之臣,身有千秋公不愧;骑箕归碧落,气引星辰而上,目营四海我何依”,完颜崇实为满人,曾是骆秉章任四川总督时的搭挡和下属。在川期间,骆秉章与成都将军崇实关系较好,史书记载其二人:“相助为理,亦能和衷,无满汉畛域之见。秉章在川建绩享大名,颇亦有赖共事者之得其人云”。众所周知,自清始建,满人视汉人为“卧榻之侧”,一直打压和防范,满汉相轻已成经年之弊。但这幅挽联中,身为满洲镶黄旗人的崇实对骆秉章却极其推崇和景仰,不但对骆秉章一生进行了高度的“盖棺论定”,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自己对骆离世的哀悼、惋惜和无助之情。此联情真意切,读起来让人动容。崇实能作此联,其实也反映了骆秉章日常为人处事的通融练达和宽厚仁爱。

        咸丰三年进士,四川新津诗人,锦江书院主持,曾任海南最高长官的童棫,对骆秉章也是评价甚高。学问足堪领袖群伦的他亦写过两幅挽联,一曰“自成庙鉴公清操,天下想望丰裁,只今将相兼资,由先帝知人,留得老成劻社稷;论益州讨贼奇勋,此地复安耕凿,太息功名未竟,正中原多故,愿教灵气壮河山”,另一联曰“先皇帝笃念老成,谓公是宣宗特简,以遗子孙,节钺寄岩疆,留得齐贤资幼主;大丞相久专征伐,幸年来益部蒙庥,复安耕凿,星辰归上界,忍数魏国弃苍生”。此两联哀悼骆秉章的离世,同样高度评价了他的文治武功以及对国家社稷,对黎民百姓所作的贡献,和前几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上述几联所写角度不同的是,清代大书法家,诗人何绍基却从个人品行这个角度,写了一幅给骆秉章的挽联,曰“台馆饫清谭,一生学行惟虚己;疆圻资硕望,盖世勋名不爱钱”,此联写出了骆秉章一生中重要的两大品行:屈已从人和廉介持公。当初曾国藩奉旨在湖南帮办团练,虽表面上对当时的湖南“省长”骆秉章颇有敬畏之心,一直把“老前辈”挂在嘴边,但基本上是专权越位,自行其事,搞得湖南官场对其怨声载道。但骆秉章因看中曾办地方团练,解国家危局的雄心和能力,便抛弃个人成见,全力支持曾国藩。对曾如此,对左宗棠,骆秉章更是放权使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于当部属有事请示时,骆秉章便说,“季高(左宗棠的字)先生云何?公可则可,公否则否。”一时同僚都戏左为“左都御史”,因为骆秉章只有右副都御史衔,意思是左宗棠的权威比骆公还高。由此可见骆罕见的爱才之心和容人之量。说到廉洁,在京师作御史时,骆秉章就凭借稽查房部银库案的清正廉洁名噪一时。其死后,家产仅箱笥五六具。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最后只能奉旨赏银五千两扶柩回乡,廉洁得让人难以置信。何绍基的楹联从这两点入手,说明骆的品行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

        骆秉章死后,清廷为彰其一生之功,下诏在四川和湖南建专祠纪念,在成都骆文忠公祠有曾任临潼县知县张舒萼题的长挽联,曰“才望重蓬瀛,子云乃班彪父党,记得燕台霜冷、鄂渚风清,曾侍先生几杖;勋名高峤岳,韦皋为诸葛后身,即今玉垒烟销、锦江波静,更营丞相祠堂”。联中亦将骆秉章看作和诸葛亮、韦皋比肩的一代名相,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在四川自贡的富顺县骆文忠公祠亦有两联,一曰“移节驻巴西,率甲兵数千里转战而来,有大度、有大识、有大才,我公懋绩难湮,宇宙长留忠义气;荐贤满天下,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泽,是名儒、是名臣、是名将,后辈凭谁继起,江山无限古今情”。另一联曰“西蜀需治世奇才,问汉诸葛以还,谁为继起;南粤是名臣故里,自海忠介而后,又见先生”。还有某君集句联“伯仲之间见伊吕,嗣皇继圣登夔皋”。可惜的是,这些楹联的原作者因年代久远,均无从考证。

        此外,还有一联是题骆文忠画像的,曰:“荐贤类曾涤老,御将似胡咏芝,伟略殊勋,自有丹青垂万古;筹边继李赞皇,坐镇同韦节度,召棠郇黍,长留遗爱遍三巴”,其作者为曹厓蘅,此人抑或为官抑或是一介文人,限视野所限,遍查不着,只能留待将来补正了。

        有趣的是,在一些清代官员的挽联中居然也会提到骆秉章。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范当世挽李鸿章的哥哥,官至两广总督的李瀚章楹联曰:“与曾左胡骆百战成功,比投老家园,浸灌滋培,还使门闾气允固;历道咸同光四朝全盛,迄考终里第,伤亡殄瘁,顿教天地色凄凉”。此联将骆秉章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都作为李瀚章仕途的引路之人,突出了骆在当时湘军中的军事地位和对晚清人才举荐所起的巨大作用。

        无独有偶,在杭州西湖刘典公祠,官至浙江巡抚、江西巡抚的满族官员德馨所挽刘典之联“由骆文忠荐辟起家,绩左中兴,岂独大名垂北塞;偕蒋果敏提兵援浙,谥同两字,并开灵宇镇西湖”。此联开门见山,直接表明了刘典是由骆秉章举荐,成为一代名将的史实。刘典为湖南宁乡人.著名湘军将领,曾任浙江按察使、陕西巡抚,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战役中担任西征军副统帅,为收复和治理新疆立下汗马功劳。此联中的蒋果敏是指亦为湘军名将的蒋益澧,蒋后任广东巡抚,和刘典被清廷同谥果敏。而蒋益澧崛起,也曾得骆秉章识拔推荐之恩。骆秉章在清史很多资料典籍中被普遍赞能识人辨贤,抚湘督川期间,确实为清廷举荐了左宗棠、刘蓉、江忠源、刘长佑、王錱、黄醇熙等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末落的清王朝得以夕阳晚照,呈现出一时中兴的绚烂景象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四、和骆秉章有关的楹联故事

        成都武侯祠刘备墓前原有一副脍炙人口的名联:“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联文旧署“长白崇实撰,长洲顾复初书”。由于旧联不存,1957年由四川省文史馆馆长刘孟伉补书。此联用典贴切,韵味深长,所署作者就是上面所说的成都将军崇实。他能否写出如此超妙的联文?书写者顾复初又是著名的江南大才子,因而此事使后人多有疑惑。后李劼人在小说《大波》里揭秘:此联原是顾复初撰书,当时四川总督骆秉章与顾不和,又顾虑下联“想汉代官仪”,会让朝廷认为意在排满,与太平天国通气。崇实为保护顾才子,也是为了解骆秉章之顾虑,就宣称此联是自己所撰。因崇实复姓“完颜”,是满人,不存在反清问题,于是便有了此种题款方式。

        《太平天国演义》和《清史演义》中均有一则有趣的楹联故事。相传一个夏天的晚上,年轻时的洪秀全与同窗好友骆秉章,一同在鱼池洗澡。洪秀全望着缀满星星的夜空,不禁诗兴大发,想借句励志。于是,洪秀全脱口而出:“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暗示自己要造反,让朝廷都晃动晃动。不料,泡在水里的骆秉章也脱口而对:“早登麟阁,挽回三代乾坤”。表明自己要做官,为朝廷效命。若干年后,洪秀全果然发动了农民起义,直至建立太平天国,使得朝廷惊慌失措。而骆秉章先遣“楚勇”江忠源部在全州蓑衣渡开炮击中南王冯云山,至其伤重身死,后又在长沙炮毙西王肖朝贵,继而在大渡河剿灭翼王石达开,可以算是太平天国的半个“掘墓人”。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但却经不起推敲,骆秉章和洪秀全虽同为花都人,但骆比洪年长21岁,不可能身为同窗,况且骆秉章40岁离开家乡赶赴京师做官时,洪秀全还不到20岁,仍在为如何考取一名秀才而发愁。两人政治身份差距甚远,根本也不可能认识。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这则故事是后人根据两人同乡而牵强附会,凭空杜撰而成,是完全属于“戏说”的那一类。

上一篇:一座铜像的解读    下一篇:戏曲名家骆津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