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820665位访客
通知公告:
冯云山:作联高手
李远

        冯云山,何许人也?他是花都区大布村人。笔者曾在《天国南王》一书中记述道:“在太平天国诸王中,有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他就是南王冯云山。这并不是因为他是花都人(当时叫花县),而是他的才干可与张良、刘伯温媲美,忠诚不亚于诸葛亮。他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太平天国革命最早牺牲的领袖。他的过早战死,给天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冯云山在太平军里,算是最有文化知识的人了。也喜爱弄弄对联。称得上是撰写对联的高手。这里,不妨欣赏一下他的三幅楹联。

        之一:“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

        这幅楹联被冯云山贴在他任教的村塾大门上。为嵌字联之一的茑肩格,因联中用了“荆山”、“紫水”两个地名,且排在上下联的第三字。

        荆山,即广西桂平县境的紫荆山;紫水,为紫荆山下一条小河。聊将,出自白居易的《宿蓝桥对月》一诗。“昨夜凤池头,今夜蓝溪口。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冯自称“彩凤”、“蛟龙”。意思为我暂且把荆山作为“彩凤”栖息的地方,姑且将紫水视为“蛟龙”生存的依靠,希望有腾飞升天之日,对太平天国的事业抱着必胜的信心。

        此联为述志联,说得是立身处世的事。因其比喻生动,文词秀丽,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又把荆山、紫水等地名嵌入联中,语意新奇,造成一种别致有趣的意味。堪称嵌字联之精品。

        太平天国官书《天情道理书》说,冯云山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立了“圣主开基第一功”,就是开创了紫荆山革命根据地。

        1845年初,紫荆山黄泥冲的曾家聘请冯云山为家塾教师。

        之前,冯云山曾只身到紫荆山实地考察,喜出望外,说:“这就是我们创业的好地方呵!”

        是啊,紫荆山作为革命的策源地,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紫荆山及毗邻地区,革命形势和群众基础较好。如有名的侯大苟、侯公丁先后领导的大藤峡起义,涉及两广,就是以紫荆山一带为革命中心的。这一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反清的武装斗争非常活跃,金田起义前夕,郁江两岸,会党蜂起,出现了反清斗争的高潮,这些都为冯云山开创基业和拜上帝会在广西的兴起、斗争及发展,准备了较为有利的群众基础。二是从紫荆山到桂平,从桂平到浔州府属各县,盛产米粮,每年收租一、二十万斤谷以上的大地主就有十九家,有的收租多达百万斤,富室大户很多。紫荆山附近的江口圩,市肆栉比,商旅活跃,为“全省各圩之冠”。易于解决起义的粮草、筹款和其他军需问题,这为起义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条件。三是紫荆山地势险要,出可攻,退可守。其纵横数十里,层峦叠嶂,高峰插云,林深路陡,人迹罕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的确是卧虎藏龙的好地方。

        冯云山跋涉两广之地,费尽周折,最终选择紫荆山作为创业基地,足见其的远见卓识。

        冯云山在紫荆山教书,谋得了一处安身之地,这自然为他创立基业提供了方便。他在教馆贴了这副对联,把自己喻成“彩凤”和“蛟龙”,表明自己要干一番大事业来。

        之二:“泗水文章流紫水,尼山木铎振荆山。”

        太平天国的主要领袖冯云山筹划起义时,曾在广西桂平紫荆山以教私塾为掩护,他运用凫胫格的形式将“紫荆”二字嵌于联中,并将这副楹联书写在孔子牌位两旁,以展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这幅联为嵌字联凫胫格,又叫雁翎格,是把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在上下联的第六字。上下联的第六字位嵌入“紫荆”两字,点出了地名。如前所述,此时的紫荆山在冯云山的打造下,已经成为金田起义的根据地,成为弘扬儒学文化的场所。联中的“泗水文章”、“尼山木铎”,皆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这里,表明冯云山是儒学的忠实传播者,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洪秀全、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是以基督教义融合儒学思想作为它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基础,来团结武装广大会众,准备武装起义。

        冯云山是1846年春,进入紫荆大冲曾家书屋当塾师的。他白天教书,夜里便串村过屯秘密发动、组织会众。他的组织发动工作相当出色,在一年多时间里,紫荆山中就有一千多人参加了拜上帝会。而地方官员仍未警觉。1848年春,面对大好形势,兴奋之余的他,将原先所写的大冲书房对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换成“泗水文章流紫水,尼山木铎振荆山”。冯云山已经胸有成竹了。

        之三:“磨砺以须,敢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且看老夫手段如何”

        太平天国起义前,拜上帝会之风已经遍及两广地区。石达开在广西浔州府境(今广西贵港市)开设了一间剃头铺,专门用于结交地方豪杰的联络点,头领为李文茂。李文茂写下对联,张贴在剃头铺前,借以抒发革命情怀。对联为“磨砺剃刀,天下有头经我手;及锋叉剪,世间颜面尽改容。”。翼王石达开一看,太小气了又落俗套,欠含蓄,难以引人注意。于是,提笔修改,“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哈,哈,哈”,南王冯云山见了两联后,不禁暗暗偷笑。“对子,好是好,但两句都头重尾轻,既吓不退胆小鬼,又不能引起天下豪杰的注意。”于是,提笔改为:“磨砺以须,敢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且看老夫手段如何”。这一改,就不限于字面上的剃头意思,而与太平军的“斩妖”行动联系起来了,突显太平军的赫赫生威。新联贴出后,还真的引起极大的反响。剃头的人多了,生意兴隆了,还引来不少英雄豪杰投奔。后来,这件事传到天王洪秀全的耳朵里,洪洋洋得意地说:“我文有冯云山,武有石达开,何惧清妖,清妖合该灭绝。”

        其实,改联,就是改动旧联而成新联。虽然只一字或数字之易,但能使对联别出心裁。

        应该说,李、石、冯三个人的对联,都很有意味,既赞美理发师手握磨砺剃刀来剃天下头颅的手法.又引申抒发了驰骋天下的政治抱负。称得上是理发行业楹联之最高水平。

        这里,有点要说明,人们写对联,往往不喜欢平铺直叙,而是以设问方式作联,或者上联提问,下联作答;或者上下联均设问,都不回答,借以把抽象事情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强对联的生动性。李、石、冯三联皆是上联提问,下联回答。上下联全为反诘语气,增添了诙谐与风趣,且三联都没有明确回答,然而将联语本身寓于答案之中。气势磅礴,给人感觉痛快淋漓。一个字,“爽”。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