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703142位访客
通知公告:
试论骆秉章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骆伟

        [摘要] 作为“晚清八大名臣”之一的骆秉章,他一生“大器晚成”,在他抚湘督川的十七年中,在施政与治军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和韬略,为湘、川两省乃至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骆秉章 近代史 地位 影响

        在我国近代史上,广东杰出人物除香山孙逸仙外,还有不少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教育家和企业家。但有两位同时代、同籍贯、却志向命运截然不同的人,一位是以西方宗教思想为基础打着上帝会旗号,立志推翻满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领袖;另一位则以儒家思想、坚决捍卫满清王朝的“中兴名将”的督抚。两人在政治舞台上互相厮杀争斗了十多年,这便是洪秀全和骆秉章。本文主要从骆秉章的视角展开阐述,也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依托,彰显其政务治理和军事韬略的才华。

        一、时代背景

        骆秉章(1793-1867年),原名俊,字籲门,号儒斋,花县人。但他中年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由亁嘉盛世转为衰败没落、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民族矛盾渐趋尖锐,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时局下,爆发了席捲神州大地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也为他的施政和治军,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于是他运筹帷幄驰骋沙场,转战东西南北,受命于危难,效忠于朝廷,在与太平军对垒所指挥的几场战斗中,屡立战功,受到朝廷嘉奖,成为我国晚清的“中兴名臣”和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为说明问题,回到原点,我们不能不提太平天国运动简略过程。清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领导农民揭杆起义,建号为“太平天国”,其起因是清廷施政无纲与无能,招至西方列强不断入侵,特别是1840年发生中英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为中华民族蒙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同年12月,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在广西洪秀全下诏分封五大王,后又颁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等三篇檄文,号召群众参加起义,大振旌旗。于是沿途农民、船民、矿工及捻军、天地会、上帝会、小刀会等纷纷响应,军威大振,战斗所向披靡,不到两年多时间,于1853年3月19日攻下南京,并定都金陵(即南京)。同时分兵北伐与西征,太平军战将李开芳、林凤翔、吉元庆等北伐军于1853年10月攻克天津杨柳青,清廷大乱,咸丰帝准备出逃。幸得钦差大臣胜保、科尔泌郡王僧格林沁极力抵抗,战事延至1854年2月,北方天寒,南人不习遂南撤,北京得保。总之,这三年战争中双方均有伤亡,尤以清兵损兵折将为甚。然而,由于太平天国胜利冲昏头脑,高层生活腐化,满足现状,争权夺利,导致“天京内讧”,政权只维持了12年时间(1853-1864),终被清兵反朴攻陷金陵。除洪秀全早些病死外,忠王李秀成及干王洪仁玕、幼天王洪天贵等先后被俘杀害,太平天国宣告终结。然而,转战金陵以外的太平军余部,仍进行顽强抵抗,如翼王石达开在离开天京,西进湖北、贵州、四川,侍王李世贤部攻克福州漳州府,遵王赖文光在河南邓州击败僧格林沁,并在次年将他击毙,又攻克湖北黄陂,进逼汉口。南路太平军康王汪海洋、偕王谭体元在广东嘉应州战败殉难,使南部太平军斗争结束。而赖文光所部捻军在河南中牟分为东西两支,一支由赖率领在中原地区活动;另一支由梁王张宗禹、怀王邱远才率领,西进陕甘,并于1867年1月西安城外歼灭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东捻军在6月攻入山东,进迫济南和烟台。1868年初,赖文光战败于扬州瓦窑铺西殉难,东部太平军斗争也宣告结束。而西部捻军被清军围困在黄河、运河及徒骇河之间,全军覆没,西部军亦告结束。从此,太平天国和捻军战事全部结束。这场长达十七年的农民运动,大大削弱了清朝的国力和统治,而人民生命财产亦饱受因战乱所带来的塗炭,尤其是江、浙、皖、鄂、赣、湘等诸省,灾祸最重。太平天国运动,既有其进步积极的一面,它动摇了历年封建统治政权的基础;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即“遍野白骨,满地荆棘”,文化扫地。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被认为农民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革命的进步的这一定性,近年来,颇受学界争议,也影响对骆秉章等人的评价。

        二、屡建战功

        骆秉章在“不惑之年”前,仅以举人在穗、佛两地任教兼研读,并没有什么名望和地位。但他热衷功名,誓不以举人终身,曾三次赴京会试,终于在道光十二年(1832)考取进士,但已年届四十。留京师十六载,历官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少卿、詹事府右春坊庶常及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其间官宦数度沉浮,并不一帆风顺。这些官职,并没有给他人生带来光环而默默无闻,只有在他五十六岁离京任地方官时,才有了转折点。

        (一)筹建湘军。清道光三十年(1850),骆秉章任湖南巡抚,在湘十年,除了为民勤政治军平乱外,他还协助曾国藩筹建湘军。时南京已被太平军包围,清朝王牌军绿营、八旗兵长期养尊处优,已失去昔日打江山的战斗力,故屡被太平军打败,元气大伤,满清王朝危在旦夕。咸丰帝和辅臣,感到只靠旗兵已不能挽回颓势,需要另组地方武装军力抵抗,才有转机。于是他在咸丰三年(1853)初,命在湖南湘乡原籍丁忧礼部侍郎曾国藩“帮办本省团练事务”,筹建湘军(亦称“湘勇”)。时骆秉章暂署湘北巡抚,湖南巡抚由张亮基顶任,不久,张擢湖广总督,骆回任湖南巡抚。同年十月,上命湖南巡抚骆秉章帮办团练,曾国藩率湘勇增援湖北,时太平军国宗石镇祥部自黄州进攻武昌,湖北军情吃紧,咸丰曾三次下旨要曾国藩赴鄂增援,但石镇祥早已攻占汉口,湖广总督吴文镕战败自杀,副将德亮等被击毙。后太平军陈玉成等再克武昌,清官员多名战死,说明筹建湘军是在两军战斗中进行的。经过一年的筹组,湘军已初具规模。据文献记载,湘军建置以营为单位,每营五百人,营辖四哨,哨辖八队。全军有水师五千人,陆军六千五百人,如加工匠、役夫共计一万七千人,并发表《讨粤匪撽》。湘军遴选与纪律较严,非湖南籍一概不收,参军要由乡里保结才禄用,凡犯有嫖、赌、吸烟(鸦片)等陋习者一律开除,故其流弊较轻。左宗棠曾说:“然将领勤能,则法行令肃。否则亦任其所为,同归于败而已。勇丁可用与否?全在纪律;纪律之能行与否?全在营官;营官之贤否?全在统领。故统领之选最难,而选之尤不可不慎也。”4湘军能吃苦,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自组建以来,屡建奇功,不但在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作战,就是攻陷金陵及太平天国灭亡,也主要为湘军水陆两师所为。后来骆秉章出任四川总督,也主要带的是湘军随行。关于湘军的首创者,至今学界有不同意见,有认为是曾国藩,也有认为是骆秉章。持后者意见认为:一、骆秉章时任湖南巡抚,统管全省军、政、法、经大权,而曾国藩为礼部侍郎,官不如骆大。但此言差矣,按清代官制,巡抚为从二品,侍郎为正二品,曾比骆官爵大一点;二、骆秉章年龄比曾国藩大,这点倒是事实,按清咸丰三年(1858)计算,骆已六十岁,曾才四十三岁,故曾谦称骆为“老前辈”,但年龄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况且,清廷谕旨首“饰礼部侍郎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后又饰骆秉章“帮办团练”,主要因筹办湘军,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曾国藩又常带兵援鄂,帮胡林翼抵抗太平军,但筹办不能中断无人管,故骆在此事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曾国藩是本地人,筹办团练、建立湘军,是合情合理的。而骆秉章在帮办众人中,除曾国藩外,功居一等,这点应可肯定。正因为湘军和太平军、捻军等作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骆秉章功不可没。

        (二)倥偬军旅。骆秉章抚湘十年,为地方做过不少有利民生的事情,如为民修堤坝,抗禦水灾,为清兵筹措饷银,度过难关,查处户部设在长沙的铸钱机构弊案等等。然而,骆秉章的亮点并不是政绩,而是军功,因处于一个战乱局势,兵祸四起,当首抚者自然把军事放于首位,这是常理。那么,他经历了哪些军事战争呢?我们通过几次大的战事而略举一二:

        1、长沙之战

        1852年夏,洪秀全、杨秀清率李开芳、林凤祥部先占领湖南醴陵,然后围攻长沙。清廷以钦差大臣大学士赛尚阿贻误军机,被革职拿问,湖广总督程矞采也革职留营,而骆秉章“也因未能先事预防”,被部议降三级,在继任巡抚张亮基未到任之前,仍命骆代行巡抚之职。他见形势危急,早已把坍塌的城墙修复,并亲自登城墙巡查,太平军以地雷轰塌魁星楼侧城墙,千总赵继宗中弹身亡,幸得副将邓绍良奋勇堵击而未陷落。骆命开炮还击,西王萧朝贵在南门受炮伤,骆在《年谱》记述这一经过;“贼于七月二十八日直扑南门,城上点放铜炮,将萧朝贵打伤。二十九日贼扑城愈急,城内守禦益严。……八月,萧朝贵因伤身死,郴州贼首洪秀全等群集长沙”。后来,太平军通过挖地道、埋地雷、炮轰等方式,均未能攻陷城池。太平军因战时太长,久攻不下,又因军中缺油盐,乃只好撤围渡湘江转向常德、益阳和岳阳方向。这次战事,历时三个月,双方互有伤亡,太平军损失了西王萧朝贵,而清军广总督程矞采因守城不力,被摘去顶戴,拔去花翎革职拿问。骆秉章“上命暂留湖南办理军务。”事实上,骆早料到太平军会从广西北上湖南,乃命湘军分部驻守在湘桂与湘粤之间防禦,并命江忠源率湘军进入广西永州、全州之间,在蓑衣渡将南王冯云山击毙。因此,清廷责备他“未能先事预防”,有学者认为是钦差大臣赛尚阿所报复。另外,在长沙之战中击毙西王萧朝贵一事,张亮基的奏折与骆秉章自订《年谱》记载有出入,张奏摺称“已被官兵轰毙”与骆谱“因伤身死”是有区别的,学者认为“骆谱”7较确。

        2、靖港之战

        靖港位于长沙西北六十里湘江西岸,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此入湘,为水路门户,握长沙水路进洞庭湖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1854年2月,曾国藩在衡州、湘潭所制水师船只百多艘,募水勇五千人,分为十营,置砲五百尊。计湘潭四营,以禇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为营官;而衡州六营,则以成名标、杨载福、彭玉麟等为营官。曾督湘勇自衡州起程,会师于湘潭。陆师五千余人,以塔齐布、曾国葆等领之;水师则以禇汝航为各营总统,合计员弁兵勇夫一万七千余人,水陸兼进。时太平军石贞(镇)祥等已占领靖港,骆秉章派同知战将王鑫,曾国藩亦派同知赵焕联、训导储玟躬等反攻,一度得首,石贞祥退至湘阴。曾统湘军水师到岳州围堵,时左宗棠已入骆秉章幕府。4月,石贞祥、林绍璋等攻占岳州,再占靖港。而且又分兵林绍璋部占领湘潭,进占洙州淥口,与石贞祥为南北犄角之势,企图再围攻长沙。4月28日,曾国藩为解长沙之围,亲督水师战船四十艘,陆勇八百人,进攻靖港,太平军以猛烈炮火轰击湘军水师,曾国藩以水急风利,派人于两岸以缆绳牵舟缓行,而太平军出队击毙其牵绳之人,复以小船二百余只进迫曾船,乘风火攻,造成“火烧连营”,焚其战船近半,陆路湘勇亦不敌太平军,结果曾国藩此战大败,一时愧恨交加,在靖港对岸铜官渚投水自尽,两次被侍从救起。是役,侍郎曾国藩奏请治罪,上议革职带罪自效。后湘军水师彭玉麟、陆师塔齐布合力攻击太平军,5月4日,太平军战败自靖港退守岳州。五月至八月,太平军林绍璋部自湘潭出击,被副将塔齐布和水师总领褚汝航所击败,并连失岳州。由于林绍璋指挥不当,内部失和,战斗力削弱,致使太平军从湘潭退出。自湘潭之战和岳州之战,太平军水陆十战皆败,损兵万余人,船只被毁近两千艘,林被革职,久未起用。太平军再次撤出湖南,从此,湖南基本安宁,战事转向湖北。骆秉章在靖港、湘潭、岳州之战,是参与战斗与指挥的,当然,靖港之战指挥是曾国藩,但湘潭之战是骆派千总杨载福、生员彭玉麟、知府罗泽南率兵增援塔齐布而取得胜利。

        3、武昌之战

        从咸丰三年至六年(1853-1856),太平军三克武昌:一为1853年1月12日,东王杨秀清率石达开、林凤祥、罗大纲等以地雷炸塌武昌文昌门城墙而攻占,清军提督双福及布政使、按察使、总兵、知府等多名官员被击毙,而两广总督徐广缙及广西提督向荣被革职,时骆秉章上命暂署湖北巡抚。1854年2月9日,太平军放弃武昌,顺长江东下,攻九江、安庆等;二为1854年6月26日,太平军韦俊、石贞(镇)祥、陈玉成再克武昌,湖北布政使岳兴阿及按察使、知府等多人被击毙;三为1855年4月3日,太平军秦日纲、陈玉成率部三克武昌,清军潮北巡抚陶恩培、知府多山等战死。不久,曾国藩提出进兵计划,欲陆路分四支、水路分两支,并荐胡林翼为湖北巡抚,授官文为湖广总督,后为钦差大臣,督办湖北军务,他命广东购洋炮600尊,增援胡林翼。骆秉章派道员罗泽南赴鄂,与韦俊等多次交战于武昌城郊。1856年4月6日,韦俊、洪仁正等与胡林翼部在武昌城郊又展开激战,罗泽南左额中弹不治身亡,骆又派李续宾接补。5月7日,胡林翼又分兵派曾国华赴江西援曾国藩,咸丰帝为此生急,严谕胡讯克武汉。7月2日,清军以大本营失守,湖北提督向荣革职留用,上命两江总督怡良购洋轮增援武昌。此时,因战事胶着,双方互有伤亡,石达开奉命增援武昌。不久,天京发生内讧,洪秀金召石达开率四万兵返回天京。同年12月19日,胡林翼率部攻克武昌,太平军占领武昌历时一年八个月。其败因:一为被围已久,补援断绝;二为天京内讧,韦昌辉也被杀,韦俊为昌辉弟,无心再守。同日,总督官文克汉阳,清兵先后收复武昌县、江夏县、蘄州,大治等城池,全境肃清。骆秉章虽曾暂署湖北巡抚,但时间很短,回任湖南巡抚后,他派副将杨载福、知府彭玉麟率水师增援湖北,咸丰帝令他全面筹划进攻计划,他上奏了《覆陈鄂督败退武昌失守情形摺》。当时湖广总督杨霈欲想把湖北金口防守的湖北巡抚胡林翼调往汉川“防贼北窜”,骆不同意,最后,皇帝下令按骆意见办理。此奏摺意义重大,对扭转湖北军情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该摺被收入“国史列传”骆秉章名下。

        (三)诱杀翼王。自“天京内讧”天王留石在京辅政后,1857年夏,天王猜忌翼王欲谋反,石达开遂率精兵十万离京出走。这次“内讧”事件,给太平天国造成严重后果。后来,石率军南下,转战于浙、赣、闽、桂、黔、滇、川各省。湘抚骆秉章早料到他会入川图谋发展,曾派唐友耕、刘昭岳紧跟不舍,分头阻截。咸丰十一年(1861)上命骆升任四川总督,用他来对付石达开(广西贵县人,原籍广东和平。)不是没道理的。1863年5月,石达开部自四川越嶲厅力图抢渡大渡河,被总兵唐友耕及雅州知府蔡步钟击退,复以土司岺承恩率“夷兵”攻占马鞍山,断其粮道,6月,石部再次抢渡大渡河老鸦漩,为夷兵所阻,辎重尽失,进退无路,其妻妾五人抱持幼子两人投河自尽,清参将杨应刚等直攻石大本营紫竹地,焚其营壘,石部已弹尽粮绝,骆命杨应刚在洗马姑竖“投诚免死“大旗招降,石达开存有幻想,欲以“舍命以全三军”,并于6月13日携其子石定中及宰捕曾仕和等官员向参将杨应刚投降,被羁留在营讯明,复由土司岺承高(承恩之弟)押至大树堡,交总兵唐友耕。唐派遊击龚定国等把石等五人押解赴省,骆秉章防石有诈,令自泸姑营逃出曾经认识石达开者辨认确凿,才会同成都将军崇实在成都审讯,本想把石押送京师,因“路途遥远,未便久稽”,6月25日,即请王命将石达开极刑处死,宰辅曾仕和等赴市曹凌迟处死,其幼子石定忠,因年仅五岁,按清律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石达开死时,年仅三十三岁。据其自供状云:当清兵包围其部队毫无生路时,曾想投河自尽,但又想如真心投降,或可侥幸免死,没想到,一切都落空了,连跟随他多年的军兵数千人,“余党围杀净尽”。至此,太平天国初封五大王,有三王败死于骆秉章名下。即南王冯云山于1852年,被骆秉章派湘军江忠源率水师在永州全州间的蓑衣渡被炮击身亡,1852长沙之战又用炮击伤萧朝贵而身亡以及这次诱杀石达开等,因此,骆秉章历次战功,备受清廷所赏识,屡受嘉奖:如1856年,他派军攻克贵州铜仁,加恩赏戴花翎;1861年,在湖南筹办炮船,选将练勇,赏加四品卿衔;1862年,在四川督抚任内,歼灭蓝朝鼎及整顿地方安宁,赏加太子少保;1862年,因运筹决策,调度有方,擒杀石达开,赏加太子太保;1864年,金陵克复,清廷对朝臣论功行赏,对路秉章前在湖南巡抚任内,荐贤使能,创办团练,克复城池,对楚师饷项,悉心筹画,不遗余力。及擢任四川总督后,督官军殄灭石军,洵属老成持正,懋著公忠,加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开赏戴双眼花翎;同年十二月,骆秉章逝于任内,上闻追赠太子太傅,即照大学士例赐卹,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并加恩予谥,入祀京师贤良祠。当时人评论说:“曾文正公督两江,凡湖广、两粤、闽等大吏之黜陟(升降)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咨之;骆公督四川,入滇、黔、陕、甘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咨之。二公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而骆公所陈大计,亦能统筹全局,不愧老成典型。

        三、生平政绩

        骆秉章不仅在治军有功勋,而在为政方面,亦不乏政绩,这里涉及他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为政清廉。骆秉章一生当过京官和地方官,而晚清吏治腐败是比较突出的,但他却严于律已,一生清廉,他在湖南做了几件事:一为剔漕粮弊。漕赋历为各省财政收入和容易造成腐败的根源,湖南带头改革,牵动邻近四省,此时左宗棠已召入骆氏幕僚,他俩共商策划,骆作决策。湘潭原财政收入年四、五万两,而1854年(咸丰四年)只得四千余两,只因佃户们为纳租后,收入还不够成本 ,以致纷纷退佃。骆与粮道商议后,经修调,准按湘潭章程“完纳钱粮”,农民见此大快入心。他又将各县阻挠粮户递请改例的官员撤职,一时“官场为之肃然”。因此,湘潭在该年底已征报有十万两,可见他改革漕弊措施是正确的,经三年试验成熟才报朝廷,上命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均按此章程执行;二为办厘务。1855年他在长沙设厘金总局,各州县设分局,收取盐茶税。在左宗棠建议下,增设盐茶局,骆把盐税与地丁漕粮同一收取,避免有关官员私吞,使年财政收入近二百万两,缓解军饷压力,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三为罢通大钱。1853年(咸丰三年)户部建议各省自行开铸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大钱以充度支,但规定使用时,与原官铸成色较足的制钱各半使用,引起货币贬值,造成市场混乱。当年夏季,长沙宝南局(铸钱机构)指定长沙仓守定期雇炉头开铸,稍后,布政使与仓守议行再铸五百、一千大钱。骆秉章深知其中有弊,曾“力止之”。果然局中炉头与仓守家人作弊,即偷工减料,把私铸大钱含铜减半,而钱庄拒用大钱,造成市场交易混乱,“旬月歇业者不知凡几”,“民情汹汹,几至罢市”。骆秉章当机立断:首先用八成制钱收缴一千大钱,分县分段查清大钱数量,即行收缴,并查得长沙府仓守与炉头“通用舞弊”,立即将宝南局官员革职查办,其炉头、家丁判绞刑,风波即行平息。后来户部下发八万两纸钞作湖南军饷,布政使司请示他。他表示银铜钱都不足成数,以纸当银“其能用耶?此钞存库可也。”咸丰年间各地出现的金融风波,因国家财政匮乏,军费开支巨大,在银码符号上以小充大,或滥发纸币造成金融秩序混乱,百姓倾家荡产。骆秉章的上述举措,部分挽救了金融頺势,因此,左宗棠曾说:“籲翁之剔漕弊、办厘务,均赖其助,惟不能作正人谈军务耳。”14四为查办案件。1840年,他奉旨稽查户部银库,库官想贿赂他,给他两万银元而被拒绝,同时他吩咐随从,不准索取分文。连他恩师潘世恩的亲戚开办的“亁泰号”交税,也需按章办事,不徇私情,此举既得到潘世恩和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赞赏,但却招到库官忌恨。1843年,户部银库亏空九百万两,骆以“失察”之罪而被革职,罚银一万二千八百两,后经户部及其他官员向朝廷奏明他平日秉公办事不饱私囊的作为,才取得了道光皇帝的信任,颁旨改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1844年至1848年,他奉命去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办案,在江苏查办知府周沐润、知县秋家丞等七人违法案件时,虽查清治罪,但他在向朝廷的奏折禀报中,却没有追究案人上司总督对下属监管不严之责,又再次被朝廷“严行申饬”。从中我们略知骆秉章的不徇私和秉公办案的清廉形象,也从另一角度折射他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但骆在湘抚任内,也招致有些官员的猜忌,但他并不计较,左宗棠为他作了澄清和解答,如左说:“石翁(指张亮基)权督两湖南去,籲翁复来抚湘,循石翁之旧,而以简易出之。八、九年间,内抚疲民,外禦强寇,翕然称治。其筹兵筹饷之跡,人得而言之。至其量才器用,俾各尽其用,化乖异之气,绝阿比之私,宗棠虽承事其间,亦未能得其祥也。”15 “籲门先生之抚吾湘,前后十载,德政既不胜书,武节亦非所短,事均有跡,可按而知。而其遗爱之尤以溥者,无如剔漕弊、罢大钱两事,其靖未形之乱,不动声色,而措湖湘如磐石之安,可谓明治体而识政要,非近世才臣所能及也。湘中财赋,不及江、浙七郡之一,舟军兴以来,内固疆圉,外救邻封,未嘗请大府之钱,未嘗乞邻封之助,兵无饥噪之事,民无困敝之虞,局外百端揣疑,莫测所由,熟知其廉慎仁恕之德,足立其本,精诚专一之行,足善其用也。”这是左宗棠对骆秉章抚湘最真实、最公正的评价。正如他自书长联:

        十载忝清班,由翰、詹、科道而转京卿,奉使遍齐州、汴州、吴州,回首宦途如梦幻。

        廿年膺外任,历鄂、黔、滇、湘以莅巴蜀,督师平李逆,石逆、蔡逆,殚心戎务识时艰。

        这是对己一生历途最概括最清晰的写照。另,他在四川督府任内,也为四川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但他在在病逝时,仅遗“布帐一,银百两,破笥二而已,家无田屋处子孙”的窘状。据说他死时,川民罢市缟素,丧车所过,哀音相属,至有以“如丧考妣”榜于门者。可见他在四川百姓心中的形象。

        (二)招贤纳士。人才是各项事业的根基,因为任何事都需人去做,人员素质高低,几可决定事情的成败。为此,骆秉章对此是比较了解的,特别是组建湘军与他在督抚任内,缺乏必要的贤才,对他决策的执行是十分不利的。骆任湘抚十年,极大招揽人才,其中有两人是至关重要的,其一为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他一生起了很大作用。1832年,他应乡试,因“搜遗”而中第,但此后六年中,曾三次赴京会试,均落榜,科场的失意,对他宏大志向打击颇大。但他的才华,早被城南书院读书时的老师贺长龄赏识,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推重,连赫赫有名的林则徐,对他也十分器重,称左为“非凡之才”、“绝世奇才”。对这位本打算“长为农夫没世”的人,自然有激励而东山再起。1852年,当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为幕僚,将军事之事托付给左宗棠,致使太平军围城三月不克而撤走,左宗棠初露锋芒。1854年初,他应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时间长达六年之久,辅佐骆秉章“剔漕弊”、“办厘务”、“内清四境”、“外接五省”,使湖南成为湘军基地和财富之省,左宗棠不遗余力,与巡抚关系最为默契和融洽。因此,他对骆秉章感情最深,他曾自言:“宗棠以桑梓故,勉佐帷筹,九载与兹,形影相共,惟我知公(指骆秉章),亦惟公知我,虽以此为媪相所不容,为小人所共搆,未敢以此几微变其初度也。外间论者,每以籲公之才不胜其德为疑,岂知同时所叹为有德者,固不如籲公。即称为有才者,所成亦远不之逮乎。公今开府吾湘(指毛鸿宾1861年授湘抚),滌、润两帅均谓公才公望,将有远迈籲公者,宗棠不敢为雷同之论,但求公之志事,一如籲公,则吾侪小人,得庇以安,而时局必大有所济,其为庆幸,宁有己耶!”18这段文字出自左宗棠写给时任湘抚的毛鸿宾书信,说明左与骆虽为上下级关系,但大家心照不宣。而骆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许多事都交给左宗棠去办,充分展示他的才干。时左宗棠引起朝野关注,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左为一位自负好强的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均有矛盾,但对骆秉章却极尊敬,从中也知骆的为人。左宗棠离开骆幕府后,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平定回疆之乱等,他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应该说,在骆秉章手下培养出这样一位封疆大臣、爱国将领,是一种骄傲。

        此外,骆秉章还招揽了刘蓉(1816-1873),带他入川,在平定西南战乱中,他运筹决策,建功甚多,官至陕西巡抚。此外,还有刘长佑、杨载福、彭玉麟等。还有一位王鑫,亦为湘乡人,湘军将领,转战湖南境内,百战百胜,是骆秉章任湘抚内一员战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骆秉章的一生,虽历亁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帝,但其事业有成却在四十岁中进士以后,如京官十七年,湘抚十年,川督七年,共达三十四年,占了人生一半,特别是他六十岁出任湖南巡抚时,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展现他施政治军才华的舞台,让人们知道岭南还有位骆秉章。湘抚十年,剔漕粮弊,创建湘军,荐举人才,保湘安宁等,是他最大的政绩,正如郭嵩焘所说:“湖南、北所以较优,亦由抚臣骆秉章、胡林翼事事认真,吏治、军务两事,都有几分结实可靠。一省督抚办事能认真,便也能转移一省大局。”而督川七年,年已届七十,仍老当益壮,老成持重,先整顿吏治,汰劣选优,三年内平蓝、石两军,确保四川的安定。再派兵援黔、甘、陕平乱,对稳定西南、西北局势,意义重大。其逝世之日,“蜀人流涕,比于诸葛不其信欤”。云南巡抚贾洪诏称骆秉章为“先师”、“本朝人品第一”等等。20总之,骆秉章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封疆大吏,他对晚清的政治、军事、财赋以及人才的选培,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他的学生和好友两广总督刘长佑所云:

        “皤皤国老,秩秩大猷 。忠诚内矢,神识外周。薇垣日直,柏府风遒。

        封圻建节,帏幄运筹。毂推群彦,旗埽蚩尤。功高玉壘,名覆金瓯。

        湘江泽被,剑阁勋留。允文允武,不竞不絿。其缓带轻,裘羊叔字。

        实纶中羽,扇武乡候。受业刘长佑恭题”。

        骆秉章一生为官清廉、正直、仁爱与纳贤,反映了他高山景行的人格魅力和高风亮节的品德,这在我国近代特别是晚清是不多见的。骆秉章一生功过是非,谁与评说,让人们去思考和研究吧!

        参考文献:

        [1]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二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粤东新馆刻本

        [2]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二十七卷附录一卷.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3]李光廷,骆文忠公事实. 清同治十年(1871)文石堂刻本

        [4]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北京:中华书局, 1991

        [5]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46

        [6]王定安,湘军记. 长沙:岳麓书社, 1983

        [7]杜文澜,太平天国史料丛刊简辑. 北京:中华书局,1961

        [8]常虹,晚清督抚骆秉章.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

        [9]骆伟,毛鸿宾湖广存札. 台北:稻乡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骆伟(1935--),广州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原籍花县,客籍韶关.1951年参加工作,1955年考入武汉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山东文教部门工作,1985年调中山大学任教,主讲文献学`目录学等核心课程,主持过国家和省彶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著作,发文百余篇.2001年退休,现仍从亊岭南文献和古籍版本研究,並兼任省內和境外有关部门学术顾问.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