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研究会有关负责人左都建先生,应邀赴广州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为了推动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的挖掘湘军史料,进一步团结和联络湘军后裔、湘军研究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研究会也开展了“走读湘军”之旅。这一次,我因忝列于研究会之中,又身在广州,全程陪同左都建先生参与了这次走读。
这次走读湘军的地点主要是广州市花都区,也就是历史上的花县。这里,有两个声名赫赫的人物在不经意间成就了曾国藩与湘军,那就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和清朝湖南巡抚骆秉章!历史老人也真会开玩笑,实在有趣,曾经坐了半壁江山十四年的洪天王,从来没有打下过湖南省会长沙城,而坐守这个省城的人,就是湖南最高行政长官骆秉章。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骆巡抚竟然是他的花县同乡,洪家和骆家相距不到十公里!鏖战之中,洪天王是不是也能去巡抚衙门叙一下乡谊?
呵呵,这种假设只能是想像而已,那是不可能的事,敌我不两立,骆秉章眼中的洪秀全是“长毛”,他的花县“长毛”同乡还有三个巨头,就是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军师洪仁玕、“国舅”赖汉英。小小的花县走出了这几号人物,闹腾出这么大的事,如果真进了长沙城,那骆巡抚项上人头绝对不保了,哪里有可能叙什么乡情?因为,在洪秀全心目中,骆秉章是“清妖”,而且还是“妖头”!
我们一到花都,没想到,花都人对这两个阵营中的人物都非常尊崇,丝毫没有褒彼贬此的观念,骆秉章、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这些人,都是花都人的骄傲。我原以为,他们会更加推重太平天国的首领们,可是,他们竟然还组建了一个骆秉章研究会,由骆秉章的第六代嫡孙骆鼎任会长,团结了一大批学者和热心人士进行深入研究,这种客观公允的历史观让人赞叹。在骆鼎会长、李远常务副会长、刘兆江副会长、刘浪副秘书长等骨干成员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花都与骆秉章有关的史迹,包括故居遗址、骆氏宗祠等。
骆秉章(1793--1867),清朝大臣,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现广州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为清咸丰同治朝中兴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历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湖北巡抚、四川总督加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衔。其中,担任湖南巡抚长达十年,支持曾国藩、胡林翼,重用左宗棠、刘蓉等湘籍人士,为湘军集团的统帅之一。他为官清廉,顾全大局,慧眼识英,行事大度,是一位难得的贤吏能臣。当年,潘祖荫在一份奏折中称“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咸丰皇帝看到这份奏折时,左宗棠只是湖南巡抚衙门骆秉章手下一名师爷而已,可见骆秉章和左宗棠等人相处得是何等融洽!也看得出这位骆巡抚的胸襟识见,绝非庸俗碌碌无为之辈。没有他配合和重用曾左彭胡等湘籍将帅,湘军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可以推断,没有湘军,清政府一定被太平天国取而代之了,洪秀全怎么也没想到,冥冥中,断了他洪家天下梦的人,竟然会是自己的同乡!
一边沉浸于历史因缘的想像中,一边驱车前行,我们一行来到了炭步镇华岭村骆秉章故里。这个村的人大多姓骆。高耸的炮楼、古朴的祠堂、焕然一新的华岭大饭堂,这些建筑在我们走读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受到了一次岭南客家文化的洗礼。最后,我们久久停驻在骆秉章故居遗址前,在一块块的石碑前寻觅摩梭。骆秉章故居在华岭山下,前面是一条长长的半月形河泊,故居宅第早已荡然无存,遗址已经被围墙圈起来,故居正在等待修复重建。围墙里面,还有两个高大的石狮子坐镇,为骆公守护着堙没的故宅。围墙前面,当地人用水泥垒起了几块古石碑,我们查看石碑上的文字,是骆秉章中了功名后回乡告祖时的旗杆夹石刻铭,岭南这边,古时如有人得了功名,族人会为其在家祠前树一杆旗,以告慰先祖,让祖宗知道子孙得了几等几甲几榜几名,这些文字会在旗杆夹上的石碑上刻出来,旗帜年代久了,也就没了,但这些石碑文字却能让后人长久记取。
在探寻之中,我问及骆鼎会长,骆秉章的墓现在何处?他告诉我,骆公的墓在佛山市南海区罗村,为什么骆公的墓会葬在那里呢?他与佛山南海又有什么关系?细问之下,原来还有这么一些故事:骆秉章的祖父原居花县骆村,很早过了世,祖母因生活所迫,带着骆秉章的父亲骆成斋去佛山镇桶头墟改嫁,骆成斋成年后,娶妻生了骆秉章(骆俊),秉章从小在佛山读书,智慧过人,十多岁便参加南海县试,得中第一名,但考生见榜上第一名是骆俊,而南海县并无骆姓,认为骆俊不是南海人,不能参加考试,便纷纷要求主考官核查,结果一查属实,主考官便否认他中试,要求他返原籍应考。骆秉章回家向母亲询问,母亲告诉了他从花县炭步骆村迁居佛山南海的原因。两地相距并不远,于是,骆秉章赶回骆村认亲,希望能在花县原籍应考。不料,骆族主事骆洪章,因骆秉章祖母改嫁事,竟不承认他是骆村人,秉章没法,只好返回佛山镇,在途经大窝时,了解到附近骆姓人众多,并得到一名同姓乡民同情,叫他去找华岭村当事人骆秉行收留入籍,果然,得到了骆秉行的支持,自认骆秉章为兄弟,并叫他拜华岭村一位姓何的妇女为继母,后来会试于省会,高中举人。当时有言:“骆村举人华岭中”,骆姓各支争相迎接骆秉章回乡光宗耀祖了。从此,华岭村成了出生在佛山南海而实际祖籍地是花县骆村人骆秉章故乡。功名由此而出,当然,家宅也只能建在这里。他的墓为什么会选在南海,很显然,与那里是他的出生地有很大的关系。
参观完骆氏史迹,我们来到此行的第二个重要景点,洪秀全故居和纪念馆。在去的路上,我和左都建先生开玩笑,我们这几个湖南人,平时言必称曾文正,顶着曾氏研究的一大堆头衔,以曾氏私淑弟子自居,今天到了他的死对头洪秀全家,不知作何种感受?左都建大笑,说他们都是先贤,等下也得给洪天王鞠三个躬呢。说来也奇怪,我们在洪秀全故居前把车停好,正是下午三四点左右,一天的晴天,开始阴了下来,我们来到洪秀全铜像前,老天竟然下起了大雨!左都建尽管真的在洪秀全像前鞠了三个躬,但雨没有要停的意思。要命的是,左都建扯出一条横幅,上面有“走读湘军——主办: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研究会”字样,叫上骆秉章研究会一班人、洪秀全纪念馆一班人来照相,我们在雨中合影。我忍俊不禁,心想,洪天王地下有知,一定会大骂:“曾妖头啊,曾妖头,你已经把我挫骨扬灰了,今天还要让你的所谓湘军子孙来我家里折腾,你到底有完没完啊?”
雨中一群人举着曾国藩的横幅在洪秀全故居前合影,引来了许多人围观,相信他们都知道这段历史的恩怨,今天看到这样一个场面,还真是有趣!
洪曾之仇,是耶?非耶?看看毛泽东的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他又刻上太平天国画面,称赞洪秀全是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浪花淘尽英雄,这些,都留给后人去品评吧。
洪秀全(1814-1864),祖籍广东梅州客家人。原名洪仁坤,出生于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思想,创立拜上帝会,并建立太平天国,号称天王。他与清帝同坐半壁江山长达十四年,如果不是出了曾国藩、骆秉章他们这股湘军,那么,清朝自当终结,继之是洪家主宰的中国历史。
洪秀全故居和纪念馆在花都官禄布村,郭沫若题写的匾额。其实,洪家早就被清政府的大火烧个精光了,这些都是修复重建的,1959年经考古挖掘,在原墙基上复原,1961年对外开放,1998年曾修缮过。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几十年来,很多名流政要曾到此一游。
这里,是洪秀全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出生之地,也是其族弟、军师洪仁玕的故居。旁边,是洪氏宗祠所在地。现在的洪秀全故居景区复原了洪秀全青少年时读书和教书的村塾“书房阁”,修建了“广东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等。门前广场矗立着洪秀全铜像,像后一排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题的雕塑群。整个景区,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棵洪秀全年轻时手植的龙眼树,这棵树有一百八十年的历史了,外形极为怪异,有很明显的被雷电劈过的痕迹。树的周边,现在还立起了高高的避雷针。据说,洪秀全死后,太平天国灭亡,清政府过来清算,诛洪家九族,毁了洪氏宗祠,这时,这棵龙眼树被雷劈成了两半,奄奄一息,清政府正好借这棵树警示当地人,说谋反就会像这树一样,会被天打雷劈,必死无疑。可是,这棵树却一直活到了今天。我在树前沉吟良久,又抬头望着高高的避雷针,天上阴云密布,疏雨横斜……
参观完洪秀全故居,我们即向花都的朋友们告辞,然后继续南下,前往惠州、深圳等地进行走读和交流,先后拜会了成晓军、罗胜前、罗真理等湘乡籍在外知名人士,才结束这次走读湘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