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822420位访客
通知公告:
花都楹联的前世今生
刘浪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也雅称“楹帖”,是书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等上面的对偶语句,是由两行相互照应、对仗成文的汉字符号序列组成的文字联合体。它应用广泛,雅俗共赏,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传统文体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汉文学的独特产物。2006年,楹联习俗被列入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花都名人联作。花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建县时间虽然不长,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它靠近岭南都会广州,且位处广东中部,长期分属番禺、南海等历史文化名县管辖,因而在习俗和文化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它们的辐射和影响。涌现出不少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楹联佳句。在建县之前,本地区就出现了黄皞、张大猷、天然和尚、黄士龙等有历史影响的文化名人。建县后,更出现了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骆秉章、利普、江天铎、商衍鎏、朱兆莘、利寅、商承祚等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的文化名人巨匠。他们以及其他花都先贤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文化遗产,楹联墨宝更是这些遗产的结晶。如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倚剑雪花落;挥戈日影回”、“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的“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佛门大师天然和尚的“浅深绿树藏茅屋;开落红花荫草篱”,晚清一代名臣骆秉章的“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欹器一满即倾,常虑亏从盈处伏;谦卦六爻皆吉,须知益自损中来”,末代探花商衍鎏的“午夜听春雨;溪云生暮凉”、“戎马千山寻洞壑;征帆万里到江湖”、“乘长风破万里浪;拍铁板唱大江东”等,民国政要江天铎的“天风萧森入诗律;寒藤夭矫学草书”,黄倚云的“一斧劈濛鸿,乾坤定矣; 两仪分太极,日月昭然”,旅美华侨何仲贤的“万药尽灵丹,救人千百万;华侨扬国粹,兴我大中华”等等。

        (二)花都地方楹联 花都境内的古建筑、名人故居、风景点等地方处处留下了楹联的痕迹。寺庙、祠堂、牌坊、凉亭、门楼,楹联更是无所不在,流传下来不少具有教化、励志、劝善、祈福、追求、警示、状景等佳联好句。比如百步梯“且歇歇”亭联:“一亭俯瞰群山,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两脚不离大道,踏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暂息于斯,亭拔千寻真胜境;遄征至沈,梯传百步是康衢”,花峰书院联:“事业有源头,端撅志,励撅功,追圣轶贤,只在伦常做起;文章无止境,登其堂,入其室,倚天拔地,都从经史得来”,纱帽岭文阁联:“云连蓬岛三千界;地占花城第一峰”(此联为骆秉章所撰并书),城隍庙联:“鉴察两隅,看我良善报施,何曾差了半点;照临三属,任尔奸邪诡秘,几时逃过一人”,龙口亭联:“歧路莫徬徨,息乃鞭,虚心问道;前程方远大,策其马,有志竟成”、“亭前俯仰山河,算来珠海人文,菊石耆英高北斗;道左畅淡风月,说到金陵王气,花峰奇杰冠南天”,云山宫联:“仙境是耶非,认几叠云环雾髻;神灵呵且护,卜千秋雨顺风调”,赤坭十八乡风雨亭联:“农忙切莫偷闲坐,路远还须刻苦行”,炭步坳头村牌坊联:“坳东坳西,坳坳相通,人人无谓坳;头远头近,头头是道,处处有奔头。”,大陵村莲溪社北帝庙联:“淫人妻女,占人田地,欺人鳏寡孤独,此等凶徒,任你烧香难庇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和于乡党邻居,若是善事,见我不拜亦扶持”,莲塘新圩凉亭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喜当竹韵松声,暂且息肩同坐坐;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正值欧风美雨,何况信口共谈谈”,盘古王公园牌坊联:“迈三皇五帝而先,斯为盘古;辟四海九洲之大,是有中华”,盘古神坛联:“挚日月以行天,万古乾坤归掌握;先帝王而立极,八方民物仰声灵”,“御世在邃古、上古、中古以前,斯为盘古;作君居天皇、地皇、人皇之首,是谓泰皇”,等等。

        (三)花都楹联学会。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楹联这一古老的文体被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全国各地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各地楹联大赛和征联活动不断。楹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楹联这一古老艺术的长青之树,在新世纪里越来越展现出它诱人的姿容。说到花都楹联,不得不提到花都区楹联学会。2004年8月,花都区楹联学会成立大会在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举行。时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世喜以及关振东、梁鉴江、林从龙等文艺界名家和会员1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选举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在国内楹联界有一定知名度的胡文汉为会长,选举骆耀全等人为副会长。余世喜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区楹联学会的成立致以美好的祝愿,并希望广大楹联爱好者为建设花都文化强区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楹联学会、广东楹联学会以及当代联坛前辈、名人等都发来了贺信贺联。如原广州市长杨资元的“应运而生,此会何妨吟风弄月?以人为本,斯联亦可忧国危言”,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的“昔日曾生天国梦;今朝遍绽丽坛花”,广东楹联学会会长关振东的“国运昌隆文运盛;联花怒放笔花生”,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林从龙的“学会旗飘,联界又添新姊妹;花都春早,佳章同颂好山河”,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胡迎建的“有雨花滋润,此方熟土能留客;傍都市飞翔,何日春光更动人”等等。

        区楹联学会组织和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活动,推动了我区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其后,区楹联学会虽几经周折,但以胡文汉、骆耀全等人为代表的我区楹联作者积极参与国内各大楹联赛事和学术交流活动,增加了我区在国内楹联界的知名度。会长胡文汉更是佳作连连,除屡屡在国内各项大赛中斩获殊荣外,还先后应邀为广州大同酒家、法雨寺钟楼、藏经阁,汕尾云台禅寺观音殿,湖北黄州安国寺天王殿,电白馨泽苑临池阁等全国各地寺庙、景点以及从化良口溪头李花节等撰写了不少对联,被对方使用悬挂并流传一时。

        2010-2011年两年间,我区的刘康、骆耀全、黄棣光、任洪涛、刘浪等10人相继加入中国楹联学会。这其中既有数十年如一日,潜心创作楹联的业内元老,也有斩获国内楹联大赛各种奖项的后起新秀,实为我区文化界的一件大喜事。一个区有十多人加入国家顶级学会在国内并不多见,这是中国楹联学会对我区楹联爱好者积极宣传楹联文化,广泛开展楹联创作交流,不断取得良好成绩的充分肯定。

        (四)花都楹联赛事。近年来,为全方位展示花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成就,我区以文化搭台,借助楹联这一传统的国粹艺术形式,举办了各种楹联大赛活动。其中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大赛有以下几次:一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百姓杯”海内外楹联大赛。2005年,我区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百姓杯”海内外楹联大赛,收到海内外寄来的参赛作品4千余件,其中不泛名家佳作。从化谢连波(花都籍)的“国耻犹新,千秋遗恨卢沟月;家仇未远,万众长思建业魂”荣获一等奖。二是“新花东”楹联大赛。2006年1月,原花东镇、北兴镇和花侨镇合并组成新花东镇,为抓住这一契机,宣传推介新花东,花东镇政府决定与花都区文联、花都新闻中心和花都区楹联学会联合举办“新花东”楹联大赛。通过楹联创作活动,来展现新花东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成就以及新花东建设的美好愿景。此次大赛在《中国楹联报》、《诗词》报、《岭南诗歌》和互联网上发布启事以来,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近一千名楹联爱好者寄来4000多副参赛联。经过广东楹联学会、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广东岭南诗社、广州诗社的专家组成的评委反复、认真评选,从中评出了湖南谭绪管的“花事证春浓,十里桃红千里梦;东风调雨润,一方水活万方船”和广东龙门李林根的“是省市文明镇,卫生镇,中心镇,示范镇,大镇名扬海内;乃辉煌经济图,交通图,民俗图,观光图,新图彩绘花东”两副楹联为一等奖。三是花都新八景诗联大赛,为配合花都新八景评选活动,由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文联承办,区芙蓉诗社、区楹联学会协办的“花都新八景景点诗、联比赛”,自2006年12月起,在《今日花都》、花都广播电视台和互联网上发布启事以来,先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新加坡、香港的诗词、楹联爱好者寄来的参赛作品共5000多件。其中湖南吕可夫的“银燕入花都,春回大地;白云飞世界,情系长天”,胡文汉的“盘什么?问什么?有因皆有果;古怎样,今怎样,存异必存同”,河北董汝河的“漫步青云,学子书声犹朗朗;追思前哲,荷塘月色正溶溶”,东莞刘枫的“圆通世理常名可;玄悟天机众妙同”等八联分获优秀奖。四是花都革命烈士陵园牌坊征联大赛。2007年8月,为增强花都革命烈士陵园的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烈士陵园在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由区民政局和区文联联合主办了花都革命烈士陵园牌坊征联活动。大赛在互联网上发布征联启事后,累计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侨胞的楹联爱好者寄来的参赛作品共1000多件,评出了河北武文宝的“碧血沃花都,缕缕忠魂萦热土;雄风催盛世,铮铮铁骨铸丰碑”为一等奖。五是中国皮具之都、盘古文化之乡——狮岭“圣地杯”海内外楹联大奖赛。2010年4月,中国楹联学会与狮岭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皮具之都、盘古文化之乡——狮岭“圣地杯”海内外楹联大奖赛。本次活动采取出句征对、自撰联与联墨双征相结合等三种形式,所有征联皆以“盘古文化之乡”、“中国皮具之都”——狮岭为主题,着力推介人类共同始祖——盘古的创世精神,热情讴歌古今盘古文化的神奇魅力,同时揭示狮岭皮革皮具文化内涵,展示狮岭皮具产业风采。活动历时80天圆满结束。组委会共收到来自美国、法国、香港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来稿总数达323848件,来自香港的王国松、湖北的刘才万和江西的张绍斌等9人分别摘得大赛应对联和自撰联金奖。我区作者胡文汉、骆耀全、黄国强分别获得联墨双征二、三等奖。其中“盘古开天地,创世精神昭日月;黎元续斧斤,无穷造化祭鸿”、“狮吼神州,一流皮具蜚声四海;龙腾圣地,万世鸿基立足全球”、“列三皇五帝之前,龙人皆仰坛中迹;自万古一神以后,狮岭敢为天下先”等佳联让人广为吟诵,赞不绝口。本次活动出版了《中国皮具之都、盘古文化之乡——狮岭“圣地杯”海内外楹联大奖赛集锦》一书,同时入选的2010幅楹联作品被国内著名书法家书写成书法作品,装饰了以盘古王文化为主题的碑廊,成为广州地区的一大文化景点。借助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狮岭镇广泛开展楹联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楹联知识的普及,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11年8月,狮岭镇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之乡”。六是“塱头杯”海内外征联大奖赛。2012年9月,中国楹联学会与花都区炭步镇联合举办历史文化名村“塱头杯”海内外征联大奖赛。征联要求挖掘塱头历史底蕴,揭示古村的文化内涵,兼顾芋头之乡炭步镇的人文、自然景观。征联实行出句征对、自撰联及联墨双征相结合,此次活动中,此次大赛总计收稿3万9千余副,参与作者达1万6千多人,为全国此类征联活动遥遥领先者,楹联作者遍及29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著名楹联家、书法家、大奖赛组委会主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亲自到场参加评选。评委会评出了北京刘敏的“梦回炭步,明月清风,十八巷书声犹朗;情满塱头,棉红榕绿,六百年春色正浓”,我区胡文汉的“听蕉林雨,赏稻田秋,丽景无论朝午晚;谒古祠堂,踱麻石巷,今人可读宋元明”以及河南虞城 孙付斗的“木棉招手,书院迎宾,访来古巷千年月;蔓草牵衣,石桥送客,捎去巴江一片云”3幅对联为一等奖。分别由骆耀全、黄国强书写,胡文汉创作的两幅对联:“人瑞留坊,接旨留亭,玉带留传才子句;蕉林喜雨,荷塘喜月,祠堂喜听读书声。”和“诗礼承传宗铁汉;芳徽克绍步青云。”双双获得联墨佳作奖。赛后出版了“塱头杯”海内外楹联大奖赛作品集锦。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雁文亲自为该书作序,并高度肯定了该书是“我区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读物,为我区搞好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做了一件大好事。”2012年12月,塱头村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楹联文化名村”牌匾,成为继狮岭镇之后,中国楹联学会在我区的第二个基层村(镇)楹联创作基地。

        “深浅皆成趣,雅俗均可赏。”楹联作为最广泛、最普遍、最富有文化内涵,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可替代的。楹联文化在花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狮岭镇“中国楹联之乡”和塱头村“楹联文化名村”的美名是花都区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更是花都打造全国文化先进区的丰硕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区上下满腔热情地支持楹联文化产业发展,楹联创作者们激情满怀地创作具有地方特征、符合时代特征佳联的大背景下,我区的楹联文化事业必将迅速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