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岭南先贤网,您是第1986901位访客
通知公告:
光禄大夫家庙重建工程开工建设

        9月12日,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区光禄大夫家庙重建工程奠基仪式在炭步镇华岭村光禄大夫家庙遗址举行。区委副书记钟国雄,广州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岭南建筑研究所主任、古建筑专家汤国华;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新闻中心、区广播电视台、炭步镇、华岭村相关负责人;骆秉章研究会、光禄大夫家庙重建工程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骆秉章后人代表、华岭村乡亲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等共同见证了这一简单而隆重的开工仪式活动。

        光禄大夫家庙是清朝钦赐给我区历史名人骆秉章的家庙。骆秉章(1793—1867),清朝大臣,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炭步镇华岭村人,晚清中兴名臣。先后任翰林院编修迁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湖南巡抚、四川总督等要职,1867年病逝于成都。清政府赠“太子太傅”,入祀良祠,给谥号“文忠”。著有《骆文忠公奏议》、《骆秉章自撰年谱》等,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清同治年间(1866年),光禄大夫家庙由朝廷出资在炭步镇华岭村建造,家庙坐南朝北,三间二进,总面阔约30米,总进深约45米,建筑古地约1000多平方米,锅耳山墙,石湾陶脊,碌灰筒瓦,青砖墙,建筑庄严、气势宏伟、工艺精细,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壁画。1939年,光禄大夫家庙遭日军烧毁,仅存遗址。现被列为花都区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3月,经省、市文物专家考证鉴定,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并给予大力支持,由广州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骆秉章研究会会长、骆秉章第六代后人骆鼎作为主要出资人,广州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汤国华教授担纲设计,开始重建光禄大夫家庙的准备工作。

        奠基仪式上,骆鼎表示,光禄大夫家庙重建工作不仅仅是骆氏宗亲光大门风,福荫子孙,泽被后人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区打造文化品牌,推动地区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主要捐资人,他将一如既往地配合好区文化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以最大的热情、最大的责任和最大的力度支持光禄大夫家庙的重建工作,争取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钟国雄强调,骆秉章一生为官清正廉洁,留下了众多民间耳熟能详的廉政故事;用人唯才是举,先后举荐了左宗棠、刘蓉等一批忠臣良将;维护国家稳定不遗余力,文人统兵,征战沙场,功勋卓著。就其生前所封职务来看,清朝光禄大夫为文官一品大员;就其死后追谥来看,他和林则徐、胡林翼、李鸿章同被朝廷追谥“文忠”,名垂史册。由此,可以看出骆秉章当时地位显赫。即便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在南粤历史上,亦无几人可以超越。

        钟国雄表示,光禄大夫家庙由朝廷出资在炭步镇华岭村建造,既彰显出骆秉章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也是花都历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一个明证。骆鼎作为骆秉章后人,为尽骆氏子孙光大祖先门风之责任,更出于保护花都历史文化,打造和弘扬花都地方名人文化的使命感召,积极配合和支持我区文化部门,投巨资对光禄大夫家庙进行重建,这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善举,也是我区文化领域的一件喜事、盛事,区委区政府将尽全力支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钟国雄要求,光禄大夫家庙重建工程意义重大。施工单位一定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快施工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将光禄大夫家庙建设成为我区文化工程的示范项目;炭步镇、华岭村等相关单位要给予工程大力支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区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宣传,作为直接主管部门,区文广部门要提前介入,在业务上予以指导和帮助。

        据悉,光禄大夫家庙重建工程总投资概算约1000万元,主体建筑将于2015年10月份竣工。光禄大夫家庙建成后,将作为乡土历史,爱国主义和廉政历史文化教育的场所,让后人瞻仰和铭记一代乡贤,为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历史名城,花都区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尽一份微薄力量。

(通讯员刘浪)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