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花都历史名人网,您是第1793954位访客
通知公告:
骆秉章的几则传说故事
刘浪

        骆秉章和洪秀全这一对花县老乡,同为清王朝轰轰烈烈的人物,且因政见不同,彼此为敌,戏剧化的历史事实在民间流下许多传说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有一则传说故事中说到:洪秀全、骆秉章早年曾在同一私塾读书,且交情深厚。道光十二年,四十岁的骆秉章考中入仕归乡接取家眷,其间,洪秀全登门朝贺。天黑,骆留洪赏月,并以对联为戏。洪秀全出上联:“夜宿池边,杨柳摇落漫天星斗。”骆秉章对下联:“早登麟阁,栋梁撑起历代乾坤。”对联中,洪的反清之志和骆的报国之心均由此略见一斑。

        又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骆秉章幼时实与秀全同塾。洪每言:“我他日长成必造反”。文忠曰:“汝造反我必平之”。洪藐之曰:“竖子不足以平我”。文忠曰:“我或不能,亦当举有力以代我”。后果如其言。盖当时中兴名将,出于文忠推荐保者为多云。其实,以上所说的故事,均属虚构,骆秉章生于1793年,而洪秀全是1814年出生,也就是说,骆比洪要大21岁,且在1832年就中了进士,点了翰林,而洪此间几次参加科考,最后连个秀才都没有捞到,两人怎么可能是同学呢?

        传说虽有不真实之处,但也反映了两人的志向不同,命运不同,只是作者以后来事实作为依据,先入为主罢了。

        民间流传的骆秉章很多故事颇为动人。其中有一个故事极为传奇,并广为流传。说咸丰年间,时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回佛山东华里省亲。时值夏天,天热人渴,骆秉章走到一个大路口,便下令就地休息,自己信步闲走,突见路边长着一个硕大的野生西瓜,便拔剑顺手割下,切开准备与副将等人分吃。谁知西瓜切开后,血水流了满地。大家都惊恐不已。骆秉章命令士兵扒开瓜蔓,深挖土壤想看个究竟。挖土几尺后,见泥土里埋有尸骨,旁边有一包着的陶灯盏,还有一幅瓦片,上面用血写着四句话:“你若错时我亦错,灯盏何须用膊托?从此冤仇沉海底,欲想报仇马出各。”在当地,“各”字和“角”字同音,骆秉章读后细想:把“角”字写成“各”,合起来是个“骆”字,这事必有冤情,必应在我身上。其后,骆便微服查访,几经打探,终于使案情水落石出。

        原来当地有个理发匠,是个赌徒。一年前,一个中年人肩扛布袋到他这里来理发。他见布袋里鼓起一块一块的,误以为是银元宝,就起了歹意,借刮胡子之际,用剃刀将中年人杀死。但是,打开布袋,才知里面装的是陶灯盏。此时,理发匠又后悔又惊慌,只得将中年人的尸体和陶灯盏等全部埋在路边,但又怕死者冤魂不散,于是拾起一块瓦片写了四句话,意思是想报仇,除非马长角,以此来安慰自己。殊不知天意弄人,遇到了骆秉章以致案发。此案一破,使骆在民间享有“骆青天”的美誉。

        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石达开的。大意是说骆秉章诱降了石达开以后,见石“枭桀之气,见诸眉宇,绝非寻常贼目等伦”,于是惺惺相惜,引为知已,但迫于清庭压力和掩人耳目,便以死囚替换了石达开而行刑。后石达开隐姓埋名,在寺庙终其一身。这个传说,其实亦不可信,无非是民间因骆一生为官正气,光明磊落,惧怕后人说其凶残失信。但从当时的史实和骆对国家的一片赤诚来看,骆处死石达开,也是各为其主,维护大清朝的统治利益出发,亦不为过。

© 广州市花都区骆秉章研究会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粤ICP备12040536号-1